抬眼看老太太,“阿奶,我不喜欢柔弱的书生,家中事事不操心,就只想着读书读书的,多没乐趣。”
“谁家爷们不都这样,能种地不让你饿着就成了!”老太太一绷,没了笑脸。
“书生能种地?”汤旭根本不怕老太太冷脸,捏起瓜子咔咔磕, “再说了,一家人供个读书郎还能穷的人家,估计家里也不是人丁兴旺的。”
他看罗平平,语气带了些调侃问道:“大伯娘我说没说错?他家怕是除了爹娘外就没兄弟姐妹了吧?要么就是下边还有个妹妹,或是几个妹妹,年岁恐怕都不大,如果年纪大了都能去地里帮忙,也不会穷的要娶哥儿了。"
罗平平一愣,想到娘家嫂子的那个侄子家的情况,还真跟旭哥儿说的差不多。
那书生是平田村赵家的大儿子,他家就这么一个儿子,下边四个全是闺女,除了大闺女十六岁了能帮着家中干些农活,其他几个闺女一个比一个
小,最小的那个今年才四岁。
赵家父母看重儿子喜欢儿子,结果一个接一个生,全是闺女。
赵辰辉今年十九了,从十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三岁考上童生,家中父母欣喜异常,见人就说自家儿子是文曲星下凡,一定能考上状元。
赵辰辉读书很用功,几乎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步。
父母因为常年劳作面容苍老,背早早弯了,他根本看不见。家中大妹到了该嫁人的年纪,来说亲的不少,父母咋也不放人。
他家拒绝的理由比刘香香这个要二十两的更奇葩,一心认为家中长子能金榜题名,以后是当大官的命,要留着姑娘嫁好人家,指望女婿家高门大户能给儿子未来的青云路多帮衬。
这么说吧,赵家父母做了梦都是儿子中状元,也是这么给家中所有人洗脑的,哪怕外人说三道四,他们也一心如此,别人说啥都没用,劝不听。
罗平平跟那边不熟,只听嫂子说过几嘴,有些事她也不清楚。
她就听嫂子说那边家里一个儿子,剩下全是闺女,家里田地不算少,可惜没有人手种地,哪怕将地租出去让别人种,一年也就得个一两二两的银钱,供着个读书郎,家里富裕不起来。
汤旭见她不说话就知道自己猜对了,轻哼了声,语气不屑道: "父母累死累活供他念书,真有那个条件念就念了,无视家中奢境一心只读圣贤书,那能是啥好性子?读书读傻了还差不多。"
罗平平张张嘴,没法反驳,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他家现在说是穷,想着儿子岁数也大了,先娶个哥儿回去,累死累活的帮着家里将他供养起来,等他真熬出头了,转身把当牛做马的老哥儿一踹,娶个年轻漂亮的黄花大闺女往被窝里一搂,多逍遥自在。
都清楚哥儿不好生养,大户人家的哥儿不用成天干活,一辈子能生俩娃都是天大的福气,更何况是没精心养大的哥儿呢?累坏了身体一儿半女都生不出来,人家找个无所出的由头把人踹了,谁能说他没良心?反过来还要说这哥儿没福气,肚子不争气,自己命不好。
啧啧啧,他当了官娶了美娇娘一路平步青云意气风发的谁不羡慕?谁还能记住那个为他呕心沥血的可怜哥儿?就这种人家谁爱嫁谁嫁,可别来粘我,受不起。”汤旭眼神越发冰冷,说到最后那语气,嘲讽满满。
br />别说罗平平,连吴桂枝都让他说的给惊着了。
不深想不觉得,顺着他的话想一想,还真是有可能最后变成这样。想想那些有钱人家,谁不是三妻四妾养了一后院?当官的同样如此,雨管大官小官,那后院就从来没有少人的时候。
前几年吴桂枝还听说过县里的一户有钱的乡绅老爷,因着要把家里陪他吃苦的原配老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