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以前的成绩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她数理化不行,语文成绩倒是跟大多数小姑娘一样,排在班里的前十名。
秦瑶没赶上一个好时候,她读中学的时候,学习已经不好好上课了,沈桂香怕自家女儿还没自己当年学得多。
她现在还能写书?
“是啊,妈,你要不要看看?”
沈桂香点点头,秦瑶把自己的手稿递给沈桂香,沈桂香看了几l页,心下的震惊少了,“你写的都是大白
话,我也看得懂。”
沈桂香这代人,看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民国时候文人的作品,以及各种外国文学翻译作品,里面的句子,常常让人觉得复杂且拗口。
女儿秦瑶书写的作品,第一个特点是“流畅”,换另一个形容,就是“大白话”。
沈桂香没什么文学鉴赏能力,在她看来,这样的大白话,果然是“没什么文学底蕴”。
秦瑶哭笑不得,她故意用大白话写的,怎么倒还成显得她“没文化”的缺点啦。
她创作这本书的时候,也确实没去想什么深刻的文学性,而是创作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
也怪不得电影制片厂会看中。
沈桂香看了几l页,渐渐地看入了神,秦瑶的故事埋了很多悬念,一环扣一环,深深吸引人看下去,在最关键的情节点上,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沈桂香花费将近一个半小时,读完了这个故事。
读完了之后,她意外地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还这么早。”
秦瑶笑道:“妈,不早了。”
“你这本书很好读,一会儿就看完了,怎么就不能出版啊,写的这么好。”沈桂香很喜欢这个故事,她还想拿回去,在大杂院里显摆显摆,这可是她女儿写出来的小说,马上还要拍电影呢。
对面胡同的大杂院,住了个电影放映员,若是哪天他放映了自家女儿创作的电影故事,那她跟老秦,肯定狠狠地大出风头。
“我女儿将来还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就是你这文笔还要再改改,太大白话了。”
秦瑶:“……”
沈桂香到岛上不久,婆婆刘淑琴也说要过来,陪着她生产,人已经在路上了,还给带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崭新的棉布,带来给孙子孙女们做衣服。
刘淑琴一到岛上,家里更加热闹,顾呈煮饭,要多加一杯米,他妈到了现在还挺能吃,晚上炒菜也要多炒几l个,不能让“妈妈”们进厨房。
沈桂香较少进厨房,她在家里大多是煮煮饭,菜是儿子和丈夫煮的,轮也轮不上她。刘淑琴在家里偶尔进厨房,大多是保姆做的饭。
结果到了儿子家,吃上了亲儿子烧的饭。
“煮得挺不错,看来是瑶瑶教得好。”刘淑琴点点头,小儿媳比大儿媳机灵,这不把人给拿捏住了。
吃完了饭,刘淑琴说起提前给孩子做几l身衣服,无论是男是女,孩子的衣服都能穿。
“这岛上的气候倒是省布料的,也不用多备棉袄。”
“冬天总要两身厚衣服。”
“提前预备着,还有孩子的尿布,两个孩子尿布多,竹笼备上,放火上烤干。”
顾呈:“妈,你出去吹吹风,就这样的风,还用的上烤干?”
“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备着,有备无患。”
孩子的奶瓶奶嘴的,刘淑琴也带了几l个。
不用长辈们提,顾呈和秦瑶夫妻俩提前准备了孩子们的小衣服,秦瑶还央着顾呈,费心在小衣服上绣了图案。
刘淑琴见了那些衣服,直夸秦瑶手艺好,“这针线活没得挑,孩子们有一个好妈妈。”
秦瑶略微尴尬了片刻,倒是没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