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宠,她说服楚怀王释放了张仪。
张仪重获自由后非但没离开楚国,反而劝说楚王与秦国交好,随后他又接连游说韩王、齐王、赵王、燕王,让他们也背弃合纵之盟投奔秦国,共同施行连横政策。
然而张仪刚刚游说完成返回秦国的路上,他却突闻噩耗,齐惠文王离世,齐武王登基。齐武王听说齐武王与张仪之间并不亲厚,就纷纷背弃了与张仪的约定。世界发动地名,谁也别跟我扯。嗯
张仪回到秦国后也不断被秦国大臣们诋毁。公元前310年,在秦国备受忌惮的张仪决定向秦武王申请去魏国出差,并对秦武王说,齐王憎恨他张仪,他去了哪里,齐王就会派兵攻打哪里。
如今他去魏国,齐王一定攻打魏国,而秦武王就可以趁机拿下韩国。秦武王大喜过望,张仪也再次去往魏国。
来到魏国后,齐国果然想对魏国出兵,张仪又派人出使楚国,让楚国派出使者向齐王说明厉害。
楚国使者对齐王说,如果秦王攻打魏国,就正好落入张仪的圈套,让秦国有机会出函谷关攻打六国,这不是帮助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吗?齐王听后深觉有理,于是撤军,张仪也平安逃过一劫。
【一口气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历史#孔子#墨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遗产。那么你知道诸子百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吗?为何儒家思想可以传承至今?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诸子百家。
首先就是管仲,他不仅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也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家先驱。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上人。
其父管庄是齐国的大夫,但家道中落,少年时的管仲生活贫寒,与好友鲍叔牙游历各地。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与亲妹文姜私通,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内乱,于是带着公子纠去鲁国避难,好友鲍叔牙则带着公子小白去莒国避难。
后来齐襄公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管仲刺杀公子小白,小白倒地装死,躲过追杀,星夜兼程,赶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
鲍叔牙劝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管仲对内整顿军事,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才能谈礼仪道德。
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其天子以罚不敬。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后世将管仲作为华夏第一相,其言行事迹、政治思想记载于《管子》一书之中。
第二位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陈国。本名李耳,字聃。公元前551年,老子为周天子管理藏书。怎么了?
后因权贵排挤,出走鲁国。在鲁国时,一位年轻人向老子问礼,这位年轻人叫孔丘,也就是孔子。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人生轨迹交汇于此。
不久老子又一次回到周王室当图书馆管理员,孔子又一次去周王畿向老子求学。在离开老子后,孔子对弟子感叹:“我今天看见老子就像看见龙一样。”
后来老子见周氏日渐衰落,索性离开故土出函谷关云游。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十分尊敬老子,听说老子要出关云游,于是老子留下一本书,《道德经》后离去,不知所踪。
其所留下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体现,后世将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三位是孔子,子姓,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其先祖是殷商后裔宋国的贵族,后来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带时,为了躲避战乱,逃至今天的东山曲阜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