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麦香笑了笑,然后点头答应。叶晨换好了衣服之后,就跟着杨麦香出了门。
二人来到电影院,随着场子里的灯光熄灭,荧幕上东映的标识出现,紧接着是“啦呀啦,啦呀啦啦啦啦啦”的配乐,叶晨笑了,这部片子照理说是前年就已经引进到国内了,现在电影院还在重映,不得不说,这部片子实在是太火爆了。
二零一九年,霓虹媒体公布,导演佐藤纯弥于二月九日(华夏大年初五)逝世,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对于一代华夏人的意义:四十多年前,他用一部电影让所有华夏人张开眼睛看世界,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追捕》。
一九七八年,《追捕》在国内上映,引发轰动之高,远不是后来的这些所谓的大片能够比拟的。超过九亿国人观看,为之疯狂的人们甚至看七八遍都不带一点厌倦。霓虹媒体也没想到,一部本土仅仅回本的电影,竟引发数亿华夏人共鸣,还将之评价为:有史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霓虹电影。
《追捕》直接效应是让七十年代末的年轻人和少数中年人感受了一把时尚。矢村警长的大鬓角、杜丘的版寸发型和他们身上穿的米黄色风衣第一次让中国人开了眼。虽然矢村的大鬓脚没有成为国人的流行,但杜丘和矢村的米色风衣,而且风衣领子永不撂下的样子,让国人觉得帅呆了、酷毙了。
华夏人也许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比如米国电影《魂断蓝桥》中身着风衣的主人公罗依和玛拉在夜色茫茫的滑铁卢桥上相会时的情深意切。但是东西方的差异,导致当时人们对这些东西还没有这么感冒,直到《追捕》上映后穿风衣的男人很快就臭了街。
您要问这风衣在京城流行到什么程度,当年报上说有家服装厂赶制杜丘式的风衣,几天功夫,十万件一销而空,要知道,那时人们的工资可是几十块钱。当时时髦年轻人的标配,是一副蛤蟆镜,花衬衫,外加一条喇叭裤,和一件米色风衣。
影片《追捕》改编自小说《穿越激流的人》,是一部颇具风格的侦破片,虽然节奏偏慢,但是情节曲折,非常引人入胜。故事讲的是为人正直善良的检察官杜丘突然遭到莫名的冤屈,被人冤枉成罪犯。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杜丘决定逃亡,并靠自己的力量追查被诬陷的真相。
在今天的人看来,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在一九七八年,它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新鲜感。镜头里东京的摩天高楼、家用电器、时尚服饰,随处可见的电话、汽车,甚至女主角真由美父亲的私人飞机……在大多数还穿着千篇一律蓝灰色服饰、脚蹬自行车的华夏人眼里,这种启蒙般的刺激丝毫不亚于一次新干线旅行。
值得一提的是,《追捕》的火热也得益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剪辑与配音,原版一百五十一分钟的电影略显拖沓,而剪辑后九十分钟的电影却较为紧凑,恰到好处。
其次是配音,可以说是浑然天成,杜丘是毕克配音,真由美是丁建华配音,唐塔是邱岳峰配音,矢村是杨成纯配音,长冈是尚华配音。毕克精彩绝伦的配音完美地演绎了高仓健的风采,并成为此后专门给高仓健配音的演员。《追捕》的火热是持续性的,它给国人带来的改变一直延续到整个八十年代……
从电影院出来,叶晨抻了个懒腰,然后对着杨麦香说道:
“麦香,眼瞅着年根儿了,今天跟我看个新认识的朋友吧?”
“行啊!”杨麦香笑着回道。
叶晨和杨麦香先是回了趟家,捡了几样礼品,然后拎着坐上了前往矿山家属区的公交车。从小年开始,杨麦香的公交公司开始轮休,在车上碰到了她的同事,售票员还笑着问道:
“麦香,一年到头都坐公交车,休息了还坐,不嫌腻啊?”
杨麦香笑着介绍叶晨给同事认识,然后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