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创作型歌手拒绝被吸血(十三)(1 / 2)

加入书签

对任何一个领域的创作者来说,抄袭都是非常非常严重的指控。天赋才华、业务能力这些都可以见仁见智,但是一个创作者一旦被盖章抄袭,就是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因为上次的教训,鹤宁跟小狮详细沟通了如何关注网络动向,这次在营销号转载后的第一时间,它就汇报给了鹤宁。

鹤宁看着网络上的动向,表面上真的很像是个路人账号,发展路径也像是自然被网友推起来的,但是真正的路人会只用一个数字小号发吗?评论区也有一点剧本的味道。鹤宁不得不怀疑这是又有人专门来黑自己。她还真的是事故体质,这么招人恨的吗?

虽然这首歌原始版本的创作人是原主,拥有原主完整记忆的鹤宁,却很清楚它从灵感诞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绝对是自己一个音符一条旋律,一点点构思的,绝对不可能存在抄袭的情况。

她也去仔细听了那名网友给出的链接中的歌,还看了网友的相关评论。可以确定的是,原主以及自己此前从未听过这首歌,更不可能是抄袭。

这首歌中确实有两句,跟自己在半决赛中演唱的那首旋律有些相似,就是听起来“很像”,但是绝对没有达到评论区所说的整首歌都一模一样的程度,而且这跟抄袭完全就是两码事。

鹤宁立即联系了杨忆坤,跟她说明了自己的看法,“我绝对不可能抄袭,之前也没有听过他发出来的那首歌,听起来有些像只是巧合,如果扒谱的话很容易看出来根本就不一样,我现在就可以解释澄清。”

杨忆坤倒是很平静,“我觉得你自己最好先不要出面,会被人认为是心虚辩解。这样,我找点权威的专业人士出面,站在客观角度分析,把风向扭转过来,最后你再发个声明澄清。”

两人紧急商议出解决措施,各自去执行。就这么一会儿功夫,转载的营销号评论区已经闹翻了天——

【还创作型歌手?笑死。国内现在还有人创作吗?东拼一点西凑一点,原po说的真没错,丢人现眼】

【肯定以为国内没人听过呗,她的歌也传不到国外去,人家也懒得来追求】

【真的是抄袭吗?这首歌我真的很喜欢,已经单曲循环好几天了,没想到是这样,太让我失望了】

【这真的像吗?是你们耳朵出问题了吧!怎么总有人逮着我们宁宁黑,宁宁快出来解释一下啊,相信宁宁】

【楼上笑死我,每一个等着解释的粉丝,最终都会求锤得锤,祝你好运】

杨忆坤那边的动作很快,飞快联系了几个比较知名和权威的音乐博主,请他们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

一个多小时之后,微博上一个名为@闪电音乐博士的博主就将结果公布了出来,“你们要的扒谱来了,我不说话,自己看结果吧。”配图是鹤宁的歌跟被指抄的那首歌的五线谱对比,有两小节的音乐走向是一样的,其他部分则差别很大。

有人好像很懂的在评论区解释——

【懂了,抄了两小节,法律规定八小节相同才能认定是抄嘛,看人家卡的多准,可以这首抄一点,那首抄一点,反正你们这些凡人也没听过】

【楼上的你到底懂不懂啊?法律规定八小节是连续的八小节雷同,这个相似的两小节都不在一起,这要能说抄,世界上就没有原创了】

【音乐学院的,必须来说一下,流行音乐里面能用到的音就那么几个,凑巧一两个小节旋律类似是非常有可能的,就是巧合而已】

【水军这么快就出来洗了,牛逼,上次听人说,这个俞鹤宁背后有人我还不信,现在终于信了】

网友们意见不一,双方都觉得自己才是掌握了真理,对方什么也不懂,又在评论区吵了起来。

没过多久,另一位音乐博主也出面了——

@叮咚的私人乐房:去看了@俞鹤宁 被指抄袭那首歌,从扒谱结果来看,两首歌差异非常大,放到哪都不可能被认定抄袭。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听起来像呢?说实话我觉得听起来也没那么像,普通听众听的歌比较少,不熟悉音乐,可能对于相同类型、音乐风格、配器演奏有相似之处的,都觉得像。

还有一点是,他们都用了一样的和弦套路,流行音乐和弦就那么几种,大家都这么用,听起来大差不差,其实完全不同。

总之,音乐抄袭这种事情,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普通人听着像并不能作为证据。希望大家多鼓励原创音乐的发展,不要给他们太多设限。

@叮咚的私人乐房日常很低调,在微博上也只是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很多小众冷门的作品,经过他的推广被更多人熟知,但他本人很少对公开事件发表看法。他的粉丝也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消息发出后立即开始站在专业角度理智分析,网上风向也开始朝着鹤宁这边倾斜。

之后还有几个音乐博主陆续发声,支持俞鹤宁并不存在抄袭行为。只是专业音乐人虽然权威,但是影响力要大大小于那些营销号,此时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