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六章 运气?(1 / 2)

加入书签

“不错,不论是各部件组成效果、粒子的效果、粘合的效果、还是抗静电的效果、暴力机械性测试都完全通过了。下一步就是投加速可靠性测试了~”  看着品质经理直接发来的测试报告,肖墨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然后就把这份报告转发给了黄建文去看,再次吩咐他那一万片产品可以按他给的工艺参数进行生产了。  而看着他转发而来的产品测试报告,黄建文直接就惊了,喃喃自语道:“不会吧?不会吧?竟然真的可以了?”  这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而等他把这个报告发给工控穿戴事业群的副总刘滔去看,刘滔更是直接怔住了。等到反应过来,立即来了一句:“这不算什么吧?以前的产品也能做到这种程度,但送样后还是测试失败了。”  黄建文认为他在嘴硬,但也将信将疑了起来,下意识问道:“有这种事吗?”  刘滔很肯定的回答他道:“有的。”  黄建文更加犹豫了,又问了句:“老板叫我们按他的方案投产下去,你认为有没有风险?”  刘滔:“肯定有风险的,不过他是老板,他说什么,我们按他的做就是了,难道还能不做吗?”  他嘴上这么说着,心里面却在想:“你个小年轻固执己见,我也乐得如此。到时候失败了,再来看你笑话,看你肖墨还怎么张狂~”  而听着他的意见,黄建文倒也没想这么多,他想到了肖墨的强硬态度,很快便有了主意:“算了,反正你是老板。”  然后他就对刘滔说道:“既然这样,那就按老板的吩咐做下去吧。”  “好的~”  刘滔连忙应道,然后就通知了下去。  很快,这个命令就传达到了产线上,所有人开始紧急行动了起来。  “哎,希望这次运气在我们这边。”  车间内,工艺经理李钊得到消息的时候,忍不住叹了口气,他是很不赞成肖墨的方案的,哪怕品质经理那边的初步测试结果非常优秀。  “经理,这是昨天和今天的生产良率数据~”  这时,手底下一个工艺工程师走了过来,递给他几张过塑A4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内容。  李钊一边伸手接过,一边问道:“有异常吗?”  工艺工程师笑道:“没什么异常,这两天做得比较好,一些小毛病也没有出现,而且前段、中段、后段的良率也都非常不错,都在98%以上。”  李钊一怔:“这么好?”  工艺工程师点头确认道:“是啊,我刚开始也以为统计错了,所以我亲自统计了两遍,结果都是这个良率数据。”  “这就稀奇了~”  李钊惊讶道,然后就看起了手上的这些统计数据。  果然,不管是生产前段、中段,还是生产后段,良率数据都非常不错,平常经常出现的黑白点、不显、闪烁、内污等等不良,在这个上面基本都看不到,只偶尔一两个外观不良,分析原因还是员工在转运过程中不小心剐蹭造成的。  李钊感到无比惊讶,这有些不符合常理。  在他们这个生产车间,因为洁净程度的不达标、设备的老旧,生产的良率一直做不上去,93~95%的良率已经是巅峰水准了,一般都是在85%~90%左右。有些高端点的型号,良率甚至在50%~60%区间,惨不忍睹。  “运气吗?”  李钊隐约有种奇怪的感觉,似乎哪里出现了变化,但一下子想不通,于是就想偏了。  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搞生产也是这样,倒霉的时候不管怎么控制都是状况频出。  国家电网的产品涉及的部件非常多,生产制造难度高。  整整一万片的产品,总共花费了五天时间,他们才生产出来,并经过了品质的全检,然后上报到肖墨那里。  普通的产品,一万片用机器做,快则一天,长则两到三天。  忙碌中的肖墨收到了信息,第一时间到了品质那进行出货前的确认,这是他要求的。  改造后的机器,加上针对性极强的参数方案,如果不出问题,制造出来的产品肯定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机器的运转本身会有各种各样的波动,加上操作员的波动,就容易导致产品出现波动。  这就是精度问题了,不可能一万片产品做到属性值一模一样。  保险起见,肖墨要再次确认。  一万片产品,堆放在一起,规模是很庞大的,肖墨没有挨个去清点确认,而是打开了属性加点系统,一次性将这一万片产品全部选为对象,查看这一万片的整体属性。  单个成品的属性值是固定的,多个相同的成品统一在一起,属性值不是重新计算,而是相加在一起。  统计一万片的整体属性,除以一万数值,就是这些产品的平均属性值了,上下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出是否有产品属性值超标了。  稳定、抗静电、耐腐蚀……  一项一项属性看过去,数值基本稳定在98万附近,这意味着这批产品的属性值非常稳定,全部都达到了标准!  全部属性值看完,肖墨松了口气,脸上流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这批产品可以,安排包装出给客户吧~”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同时也生出了一股担忧。  临走前,肖墨又问品质经理道:“暴力测试到今天也有四天了吧?结果怎么样?”  品质经理显然是有准备的,连忙回答道:“目前为止都是OK的。”  这番对话一出,在场的生产和工艺纷纷感到又惊又喜。  李钊看了一眼品质经理和肖墨,心道:“四天了都没问题,搞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