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一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1 / 2)

加入书签

庐川电子的竞争者们,上了一定规模的少说也有十几家,没上规模的就更多了,百来家应该是有的。他们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感到了强烈的震惊。  在这之前,有且只有菱山公司一家做进了国家电网的变态实验项目,所以去年以来到今年一季度,菱山公司实现了持续盈利,并且还在增长。其它公司,有一家算一家,没有一家做到国家电网的项目,然后今年以来基本都是亏损状态,而且越来越亏。  很多公司都在卯足了劲,想方设法要做进国家电网,不管是真扎实干做样品,还是到处拉关系私下沟通。  万万没想到,实力水平中等偏下的庐川电子竟然成为了第二家成功通过国家电网变态实验项目的公司!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庐川电子将成为第二个菱山公司!  盈不盈利的不好说,但至少是同行业内领头的两家之一。  这一下子,庐川电子就超出了他们半个身位,领先了。  在工业制造领域,一步先,步步先,后来者要花费很大代价才能够追赶上的,而且还得是后来者的进步速度要比前者更快。要想做到这一步,那是非常难的,因为技术的进步是遵循科学规律的,基本上没有一蹴而就或者瞬间弯道超车的。  而在庐川电子公司内部,这个消息更是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太好了!”  “多亏了老板!没有老板的指导,我们这个项目根本做不成!”  “没错,这次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全靠老板的技术指导,工艺参数都是老板亲自确定的,产品也都是老板亲自确认过的,所以才通过了。如果没有老板的指导和确认,这次肯定和上次样品一样失败。”  企业微信群里是直接炸锅了,比上次还要热闹。有一个算一个,纷纷冒泡撒花,热烈庆祝公司产品通过国家电网测试。  执行副总裁黄建文知道消息后,整个人是震惊的不轻:“这么神奇的吗?”  他想到了肖墨在这个项目上的指导和确认。  的确,和群里职员们的讨论一样,这个这一万片产品全部是在肖墨的指导下生产出来的,出货前还经过了他的确认,所以这次的成功完全可以说全靠肖墨!  这就是震惊点所在了,凭什么经过肖墨的指导和确认,这次就成功了呢?  再联想下“黑科技”公司和菊厂的合作,黄建文这时终于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肖墨的技术实力非同一般!  此时此刻,在工控穿戴事业群副总经理办公室内,刘滔正双手抱头,一脸不可思议的盯着企业微信群里宏图公司发出的“测试全部OK”的字眼,心里面情绪翻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了。  许久之后,刘滔才缓过神来,叹了口气道:“踏马的,这项目还真被他办成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他心里还有些不服气的,但别人就是能指导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他不服也不行,反正他是没这种本事。  甚至,他认为在整个公司内部,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个本事了。  肖墨既有这种本事,又是老板,以后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听话照做了。  嘟嘟~  企业微信里,新到岗的人事总监突然给他发来了一个信息:“刘总,请来下我办公室,关于你工作岗位调动的问题~”  “……”  刘滔半晌无语,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玛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  “老板,南亚新材没眼光,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入股,我们可以找其它家看看~”  考察回城的路上,高启文见肖墨脸色平静,也不知道自己这个老板的心思,于是就试探着说自己的建议。  肖墨:“可以。”  南亚新材的袁鹏飞拒绝了他技术入股的提议,这虽然令他感到失望,但也在预料之中,毕竟别人经营了十几年的公司,又没有什么困难,何必要接受入股呢?  既然南亚新材不同意,那就选另外一家愿意合作的就是了。  缺了张屠夫,难道还吃带毛猪不成?  这一趟行程也不算浪费时间,至少看了光学材料基材的生产、了解了基材生产所需的设备和原材料、以及这些设备和原材料的一些属性性能。  罗彬在一旁插话道:“也是我们公司的名头还不够响,要是做到菊厂那种程度,这些小公司是巴不得和我们蹭上点关系。”  高启文苦笑道:“这个肯定的。另外,南亚新材的袁老板估计也是被我们公司以前的付款问题给搞怕了。”  罗彬哈哈大笑了起来:“这个倒是,庐川电子以前不付现金,只付商承,而且商承还经常逾期~”  肖墨无奈的笑了笑。  的确,以前庐川电子的各种骚操作的确恶心了很多合作伙伴。收购之时虽然结清欠款,但名声大损,还不知道要做多少工作才能挽回呢。  回到公司后,肖墨就收到了很多马屁,心情顿时愉悦了不少。  除此之外,肖墨也得到了业务面的一些反馈,国家电网那边已经说了,后面会多放一些项目给他们做。  然后,生产面的一些反馈也到了他这边,说工控穿戴事业群这些天的生产良率做得不错,基本都在98%以上,个别时候还做到99%,然后黄建文拿了几张奖励单过来找他签字,奖励一线员工一些奖金。  肖墨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也没说什么,然后大笔一挥,同意了这些奖励。  人事方面的调整,已经在稳步推进了。  新到位的人事总监在这一块上做得还是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