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章 不必说这等敷衍之词(1 / 2)

加入书签

对方咽了气之后,宴商没耽搁,也没对这人解释一句,便直接走上前,从长公主的束腰上掏出了兵符。 北冥菁华以为藏的的极好,其实她在对方说那句永远找不到兵符的时候,就注意到她了,因为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摸了摸腰带。 外面被围,里面的面首使尽了所有的力气都没能冲出公主府,宴商把他们赶到一个大殿之后,二话不说,举刀就砍,很快,他们就咽了气,虽然有几个有武功的奋力反抗,但都不是宴商的对手。 杀了长公主和这些面首之后,宴商顺势点了一把火,就把整个长公主府全烧了。 这样的动静自然惊动了,正在上早朝的皇帝和文武百官。 “怎么回事?出什么事了??” 一位士兵刚跑进来的时候,司马南就急切的问道。 “长公主府发生了大火,里面被摄政王圈起来的人发生了内斗,无一人存活。” 禀报的这位士兵身子抖了抖,然后断断续续的说道。 “摄政王,是不是你干的?” 司马南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把矛头指向唐云礼,昨日他家里人进宫就没有得到一点好处,且听说长公主也碰壁了,长公主出事一定是眼前这个人干的。 “既然镇远王怀疑,那不如一起去看看,本王是长公主一手推上来的,怎么会自掘坟墓杀了自己的母亲?别一天天的血口喷人。” 唐云礼给了他一个极冷的神色,大跨步往外走。 “你…,你别仗着控制了京城的兵马就恣意妄为,朝廷还有我们这些老大臣呢,你个黄口小儿别这里耍威风。” 司马南这两天看他极不顺眼,但是人家手上有兵权,他真的是什么也干不了,于是只能口舌之争一下。 “司马丞相,本王想让你死就像一个蚂蚁那么容易,你爱看就去看,不看就回家猫着,你如果想辞官的话,今上一定会同意的,本王手里就是有生杀予夺的兵权怎样,你要是看不过眼,大可回家养老。” 唐云礼觉得这个老头忒讨厌,如果他再蹦哒,他说不定就真没有耐心了。 “你…,你就是欺今上还小,想独揽大权,居然连本王不放在眼里。” 司马南没想到这人居然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他这么落面子。 “是又怎么样,你能如何?” 唐云礼眉梢一挑,直截了当,现在大部分人他都能控制,如果这个搅屎棍还要搅屎的话,他不介意把他送进天牢,关一辈子。 “你…。” 司马南被气得当场吐血,脑袋一歪就晕过去了。 “摄政王这…” 北冥越看着顶下被气晕的丞相忍不住插了句话。 “今上,一本王看镇远王,三天两头就晕一次,身体可能很不好,这丞相之职和监国之职,还是不要让他当好了,本王看御史大夫宋玉,还有丞相之才,就让他辅政。” 唐云礼原本是想保持一下朝堂平衡的,但是现在转念一想,又觉得没有必要。好听,这人天天找茬,真的很烦。 他还要报仇,哪有时间应付这种经常搞阴谋诡计的人,所以还是一锅端了的好。 “啊!这!“ 唐云礼这话一落,不止上面的北冥越惊呆了,底下的文武百官脸色也不好。 “就这么决定了,明日早上,本王不希望再看到这个人,现在你们一同随本王一同前往公主府。” 唐云礼见他与司马南吵架的这段时间,又有两个士兵前来禀报,便知公主府的大火可能已经越烧越大了,为了维护北冥皇族的面子,他这个做摄政王的,总得去敷衍敷衍。 “是!” 殿内的官员齐齐应声,他们不应声,也不行,司马南都被他气晕倒了,他们还有几条命,由着这个人玩。 还是乖乖的服从命令吧。 唐云礼携文武百官以及皇帝北冥越到长公主府邸的时候,整个长公主府除了一些奴婢仆从,长公主和她那些面首,已经烧成了焦尸,而罪魁祸首宴商,早就回去躺着躺椅上喝茶了。 “里面出什么事了?” “不知道啊,我刚卖完菜回来,就见这火熊熊燃烧起来了。” “你们说,为什么这火是白天烧起的?而且还只烧了长公主,与她那些面首。” “谁知道呢,说不定长公主放荡了这么多年,现在突然醒悟,带着她的面首一起自杀了呢。” “有可能,听说长公主的儿子回来了,还做了摄政王,我猜呀,她是记起了他年轻时候的那段情了,那时候她带回来的那个人,经常与她出双入对,宛如一对璧人,没想到几年后就失踪了,也是可惜。” “是啊是啊,长公主一定是记起了他,觉得自己现在过的日子相当荒诞,所以心一横就自杀了。” 围观的百姓,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讨论这个活了三十多岁,在北魏极其出名也极其有争议的长公主。 唐云礼听他们你来我往,为他这位有着不堪经历的母亲找死亡的理由,嘴角不由得挂起一抹凄凉和讥笑。 北冥越在一旁看着,有些毛骨悚然,不过他是北魏之主,他自然得问上一问: “摄政王您看这怎么办?” “灭火,收尸,然后按照长公主的葬礼风光大葬。” 唐云礼言简意赅,说完这些话之后,便对一旁的禁军下了指令。 “是!” 禁军们齐齐应声,新上任的禁军统领黄德国更加卖力的往前冲。 风云变幻,以前的掌权者,早就生死道消,现在这位虽然强势了些,但为人还算是有原则,他跟着他不亏。 “摄政王节哀!” 北冥越撑着小小的身子,说了一句宽慰的话,虽然他知道,这人不一定会伤心长公主的死,但明面上的话总还得说。 “哼,今上有心了,既然她生前喜欢那些面首,作为孝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