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上报了(求追读)(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  李多鱼顶着熊猫眼醒来,昨晚发生那样刺激的事后,他就一直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好。  没想,去楼下刷牙时。  恰巧听到厨房后面有对男女发生了争吵,声音还挺熟悉的,就探头过去看了几眼。  正是昨晚玩仙人跳的那位大妹子。  她白天好像穿的比较多,一个中年大汉子站在他面前,气哄哄的模样:  “花,你老实跟我讲,昨晚那人是不是进去了。”  大妹子撇着头:  “进了又怎样,那人很猴急,力气又那么大,我早就给你们信号了,你们那么晚来,我能有什么办法。”  “妈的,都是黑狗达那货非要叫我喝酒,不对,你昨晚干嘛叫那么大声,连楼下老板都听到了。”  “我不大声点,你听的到啊,指不定还在那继续喝。”  “草,亏大了,早知道昨晚那个是穷鬼,全身上下不到五十块,连表都是假的,咱就不干这一票了。”  听到这,李多鱼忍不住噗嗤笑了声,结果一咕噜把牙膏水给吞到肚子里面去。  “咳咳...”  敢情那大妹子那么浪,是为了给队友信号啊,看完昨晚那人,除了挨打外,也不算亏特别多。  洗漱完后。  李多鱼就离开了旅店,在附近路边的一个小摊,吃了一份浓香的猪血化。  猪血化是当地有名的一种街边小吃。  其实就是米粉汤的一种,汤头则是用猪血、猪骨和豆酱熬成的浓汤,非常的香,早上来一碗,撒上一把葱,神清又气爽。  以前跟阿贵走货完后,有来县城时,都会点一碗猪血化吃,一碗三毛钱,不贵但也不便宜。  可惜到了后世,像这种卖猪血化的街边摊越来越少,而那种打着几十年老字号的店,怎么也做不出这种街边摊的味道来。  李多鱼再次来到水产研究所,才刚到那,岗亭室里的看门大爷就笑着出来,跟他打起了招呼,热情的不行。  “找陈冬青是不,我去叫他。”  “对,大爷麻烦您了。”  “应该的,不麻烦。”  李多鱼惊叹那包洋烟果然好使,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昨天他跟那位领导的聊天的画面,刊登在今日报纸一个显眼的版面上。  岗亭室的木桌上,就摆着一份报纸。  而一大早来到办公室的陈冬青,在翻看报纸时,终于得知了昨天接待室发生的事情。  这让他有点难以接受。  他读了那么多年书,岛上第一位大学生,毕业后,马上就分配工作。  这样的他,都不曾与领导有过合照,一次都没上过榕城的报纸。  可他李多鱼,打小就不喜欢读书,逃学打架,整天游手好闲,没有稳定工作,前段时间还搞走货。  可就是这样的他。  不单抢走他的女人,来一次他们单位,就跟大领导聊上合影,还上了市里面的报纸。  更陈冬青实在想不通,肚子里半两墨水都没有的李多鱼,是怎么说出那么多漂亮话的,连他这种经常写文章的人都有些自愧不如。  而工作两年从没被领导夸的他,今天早上,因张科长得知李多鱼是他的外甥后,连着夸了他很久。  认为李多鱼讲的那些话,都是陈冬青教的,把一半功劳归到他这边来。  刚好迫切需要指标来评级的陈冬青,也没对这件事做过多解释,变相给默认了,这让他很不是滋味。  陈冬青坐在椅子上思考人生时,看门大爷找了过来:“陈冬青,你亲戚在门口等你。”  “知道了,马上来。”  陈冬青临走前,跟科长报备了下:“科长,今天我带亲戚去海带苗养殖厂参观一下。”  伏案写报告的张青云,抬起头,认真说道:  “冬青啊,跟你那亲戚李多鱼好好干,有什么问题和难处要及时反映,争取把海带养殖搞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向领导和组织交代了。”  “知道了,科长,保证完成您和组织的任务。”  “不错,不愧是第一批大学生,觉悟就是高。”  陈冬青:“......”  李多鱼见到陈冬青后,两人就坐上了研究所的手扶拖拉机,晃晃悠悠地朝着县城附近的海域驶去。  时隔几十年,再次坐上这种手扶拖拉机,看着车头突突突地冒着黑烟,不禁有些怀念。  小时候,担担岛也有一辆手扶拖拉机,他跟阿贵上学那会,最喜欢挂在车斗后面搭便车。  一想到接下来要搞海带养殖,海带又特别重,交通运输工具肯定不能少,这种带斗的手扶拖拉机最实在,不仅可以载人,还能拉各种海鲜。  老婆肚子要是太大了,不好走路的话,他也能开拖拉机送她去学校。  坐在拖拉机后斗上的李多鱼问道:  “这种拖拉机一台多少钱?”  陈冬青想了会:  “具体多少钱,我也给忘了,大概是两千多吧,怎么你想买一辆?”  “哪里有这个钱,买了就没钱养海带了。”  听到价格后,李多鱼当场就泄气了,这个数字几乎是他全部家当了。  陈冬青听到这话后,不禁吸了口冷气,大概知道这位外甥的家底了。  记得半年前,李多鱼没搞“走货”前,还是个穷的响叮当的街溜子,那时全靠周晓英的工资生活,这才半年时间,就赚了这么多钱。  陈冬青忍不住问道:“多鱼,走货那么挣钱,你怎么突然就不搞了。”  李多鱼想了想,回道:  “晚上出海很危险的,怕老婆担心。”  听到这话后,陈冬青瞪大眼睛看着他:“我不信,你给我说实话。”  “咳咳。”  李多鱼清了清嗓子:“主要是受到组织召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