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难过(2 / 3)

加入书签

个受父母兄嫂疼爱的顾二姑娘,而不是事事以他人为先的太子妃、看顾全局的皇后娘娘。

虽说家中规矩甚严,用膳进食的一举一动都被教导过,可只二人在这,丫鬟小厮都在外面用膳,二人在雅间内说说笑笑,不亦乐乎。

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喧哗,二人开窗望去,只见一可怜兮兮的女子抓着赵承的手臂,说着什么,赵承不顾情面的甩开她,一时间,街上议论纷纷。

顾清染心下一沉,忙吩咐小厮去打听打听怎么回事。

顾浅涔手里紧握着手帕,一声不吭地盯着窗外。看着赵承与那女子说了话,又愤而离去。留下女子在那,受着他人的指指点点,心中更加不明所以,暗暗期待着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不一会小厮就打听清楚,回来禀明 “赵二郎君刚刚在东市那边见一女子卖身葬父,觉得可怜便让身边的小厮给了那女子几十两银子,让她安葬自己的父亲,然后归家做些买卖养活自己,可那女子不知为何,收了银子后一直跟着赵二郎君,说什么卖身葬父,郎君既给了她银子葬父,她就是郎君的人了。赵二郎君听罢,立马就生气了,说她身为女子,有卖身葬父的孝心很好,但不该攀附他人,自轻自贱。刚刚赵二郎君又好一顿训斥,便离去了。围着的人都说那女子上赶着给人家做妾,结果郎君没瞧上呢。”

听了小厮的回禀,两姐妹松了一口气,生怕那女子是什么外室,在夫人入门前,草草打发却不肯离去,没想到是这么一回事。

回去的路上,二人在马车上回想今天的事情,顾浅涔开口道“赵二郎君人很好,既有善心,帮助孤女葬父,又不曾被女色所迷,心中很果断,当街拒绝也不曾落人话柄,当真是极好的。”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能行此事,给了那女子一个好大的难堪,说明他这个人是真的耿直,姐姐放心就是了”顾清染回道。

那孤女也不傻,看见权贵便知道攀附,她也知道若是与人为妾,这一生的富贵便是保住了,虽不说荣华相伴,可也比耕田,做些小买卖好的很,可偏偏碰上了赵承这个人。

顾清染不由得想到上一世楚临廷也曾纳过良娣,没人跟她说,只是她去贵妃宫中喝茶时,贵妃跟她说那女子是楚临廷姨母家的表妹,圣上下旨把她赐给太子殿下做良娣,让顾清染回去准备准备,不必举办婚事,找个吉日迎进东宫就行。

真是可笑,她忘记当时她是什么态度了,可她最后还是好好的准备了,只因着她是太子妃,是天下妇人之首。那时太子殿下很忙,她几日几日的见不到他的面,直到那日吉日他才回来,她曾挽留,问他能不能不要去,她没听过这个表妹,她说殿下从未提及此女,殿下是不是也不喜欢那个表妹,既然如此能不能不要去,说着说着她便哭了。

事情已经过了很久了,顾清染也不记得他的回答了,只记得他最终还是去了,第二日又若无其事地来陪她用早膳。

世上竟真的有人,可以将一颗心用在两人身上么。

后来一次她醉酒,与他生闷气,他才跟她说他只她一人,从未有过别人,那日他只是去殿中坐着,并未有逾越之举。

她那时觉得他不是她一个人的殿下,一个人的夫君了。后来听了他的解释,她心中却又是十分的高兴,她没变,他亦不曾变。可原先那日,她的难过也是实打实的。

时间眨眼过去,便到了婚期。顾清染也早早地起来为姐姐送嫁,待赵承迎走新娘子以后,顾清染便跟着母亲去了赵府参加宴席。

婚宴的主席上只见一男子端坐,一股清冷的气质,目光凌冽,不时的向赵将军回应几句话。

顾清染作为娘家人坐在宴席的一侧,当她抬头望去时,不由得一愣,这是这一世她第一次见他。她第一个念头是不要见到他,也不要让他见到她。顾清染急忙侧身,让母亲遮住自己,她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手紧握着手帕。身边的顾母也看出了一些不对,忙问道“阿染,你怎么了,可是身子有些不适?”

“母亲,我身子有些不舒服,想先回去了,待过后再去给二婶婶和大姐姐请罪。”顾清染让自己冷静道。

“那阿染先去吧,我这实在是脱不开身,让平儿和王嬷嬷跟你回去,传府医来看上一看,自你上次风寒后,身子真是没好利落,可要好好注意一下。”顾母抚了抚顾清染的发髻,轻声说道。

顾清染的母亲的允许,便起身向侧门走去,步伐越走越快,转眼便出了门,离了宴席。

话说顾清染起身的那一刻,楚临廷便注意到了,不知怎地,觉得像是许久不见的故人,目光便一直落在她的身上,一直到不见她的身影。楚临廷才回过神,觉得自己失了礼。

她的身影很像梦中的女子,那般无措,那般的惹人怜惜。

直到宴席散去,楚临廷的心也一直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