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八十一章 人心惶惶(3 / 4)

加入书签

/br>
中下级军官们,照样授予相对应的军衔,不过按照情况将会进行专业培训,以学习大乾骑兵的各种战术。

普通骑兵就更不用说了,清一色留任,然后进行大乾骑兵的训练。

楚行甚至还一次性给他们补发了三个月的军饷,没办法,崇祯皇帝太抠了,这些骑兵的军饷都是被拖欠了好几个月了。

为了招降这一支骑兵部队,楚行也算是花费了不小的心血,说真心话,他在对待明军降军上,就没有这么大方过!

接受投诚后的这七千明军骑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整编,不过这种整编也不是直接按照大乾陆军骑兵的编制进行改编,因为救民军骑兵和明军骑兵的战术是截然不同的,而不同的战术所带来的就是训练上的差别。

训练以及战术上的差别,所带来的是编制上的不同!

这七千明军骑兵,是典型的东方传统骑射骑兵,强行把他们按照大乾骑兵的方式来整编,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大乾陆军方面经过了谨慎考虑后,并没有把七千骑兵清一色的按照大乾骑兵的编制进行整编,而是保留了他们的基本战术编制。

然后整编出来了七个骑兵团,每个团都是千骑规模!

然后这七个骑兵团里,有三个状态比较好的骑兵团,这三个骑兵团里的骑兵们,都是经过了挑选的,然后把这三个骑兵团直接编入了第三骑兵支队,使得吴三桂率领的第三骑兵支队,骑兵数量扩充到五千骑。

而剩下的四个骑兵团,则是分成了两部分,编为第五骑兵支队、第六骑兵支队。

原则上,上述七个骑兵团的主官们,都是原来的明军降将,不过副官、参谋长都是救民军方面的军官。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整编的细化,这些骑兵团里的排长、队长这两个级别的基层军官,却是大乾陆军抽调过去的军官。

楚行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也是同意了让这些明军降将继续带兵,但是绝对不是一点防备都没有,中高级明军的降将可以留任,也是可以继续担任团长这个级别的职务,但是整编后的这些骑兵团,其基层军官必须是大乾陆军派过去的。

原有的明军基层军官,则是大部分被送到讲武堂学习,等他们学习结束之后,再派遣任职,也肯定不是这些骑兵团了。

虽然投降后的不少明军高级骑兵将领对此颇有微词,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更何况都已经是投诚大乾了,所以现在也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装着看不见大乾王朝对他们手下进行分化拉拢。

整编后的这七个骑兵团,编制和战术和大乾原有的骑兵都大不相同,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重返战场!

为了防止什么意外发生,这些投诚后的明军骑兵,除了三个被编入第三骑兵支队的三个骑兵团奔赴北平,随同第三兵团主力部队作战外,第五骑兵支队则是被派遣到了河南,配合第四军作战。

第四军骑兵很少,其第四骑兵支队虽然有支队的名义,但实际上只有六百骑而已,第五骑兵支队的加入,能够极大的减轻第四军在骑兵上的弱点。

至于第五骑兵支队,则是先由枢密院直辖,目前随同虎贲军一起行动。

在这个时间里,大乾陆军的骑兵将领们,也是不断的努力拉拢分化,试图彻底吞并这支骑兵部队,把他们变成大乾陆军骑兵的一份子。

有了这七千明军骑兵的加入,大乾陆军在骑兵上虽然存在着骑兵少的弱点,但是也算是增加了不少。

在北方诸省里,大乾陆军原有的骑兵再加上这七千明军骑兵,骑兵总数已经是超过了万人,而且之前大乾陆军还缴获了不少蒙古人的战马,为了利用这些战马,如今大乾陆军在后方正在发疯了一样训练骑兵新兵,甚至是那些骑术还不算很精湛,战术能力还比较一般的新骑兵,都是被抽调了出来。

利用这一批缴获的战马,大乾陆军有望还能够再增加五千骑以上!

这样算起来的话,其实目前大乾陆军在北方诸省的骑兵力量,已经不算差了,至少目前除了草原上的那些游牧部落外,其他的势力已经是没有救民军这么多骑兵了。

救民军的野战能力本来就强悍,如今有了大量的骑兵加入,野战能力就更加强悍了,北平城内的弘光皇帝以及明王朝的臣子们,也都不傻,自然是知道,这出城的话,绝对是死路一条。

至于守城?

对于弘光皇帝以及不少人而言,同样是死路一条,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守得住北平!

但是!

对于一部分人而已,留在北平,却是有活路的!

比如说那些官员们!

如今北平城内的文官武将们,态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