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5章 新的县令姓赵(3 / 4)

加入书签

的同知都是从四品,而县令不过事实正六品,但是在松江府和上海县却是比较特殊。

松江府知府就是从三品了,赵进这个同知也是正四品,而上海县也是因为如此特殊,因此这个县令也是正四品。

因此在品级上,两者是相当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上海县虽然是个县,但是其不是一个普通的县,其辖区里,汇集里全国最为庞大的资本以及工业力量。

能够在这样的地方主政一方,这对于赵进的仕途而言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有了这么一份资历后,后续调任到其他地方就会顺利得多。

赵进初任上海县令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基本上没有搞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之类的事,在诸多政策上还是延续了前任的政策。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赵进却是打算着动一动了。

虽然说延续前任的政策继续这么下去,上海也能发展的很好,但是明眼人都是能够看的出来,这不是他的功劳,如此任职三年后,赵进几乎是不太可能获得太大的名望。

赵进在过去的一年里,也是苦思了诸多计划,用来打造属于他自己的政绩,不过却是发现不是那么的容易。

上海本来就是发展的很好,哪怕是赵进躺着什么都不干,上海的发展势头都不可能停下来。

此地的工业已经是全国第一,金融业等企业的发展,也是全国第一,就连是城区建设,水利交通乃至教育等等都是属于一等一的。

赵进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把目光瞄向了城区的北部方向,准确的说是吴淞江北部。

如今的上海城区可以说是已经是非常的庞大了,以上海县城为中心,其北部,也就是后世的外滩区域,乃是贸易区,县城的南部区就是第一工业区,再南边就是第二工业区了,至于除开沿江地带的西部内陆地区,因为交通不够便利,所以通常是作为生活区域的,并没有统一进行开发。

要想扩展城区,建立新的工业区域或者是办公商业区,要么是继续向南,要么是跨越苏州河向北,要么干脆是深入内陆。

深入内陆是不可取的,距离黄浦江太远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发展起来,向南的话,如今已经是向南很远了,继续向南的话有些头轻脚重的感觉。

其实黄浦江东岸的区域,也是一片极好的发展区域,赵进上任之初就是考虑过发展黄浦江东岸的。

他之前想着,干嘛要费尽心思朝着南边或者北边发展啊,这黄浦江的东岸就是一片荒芜之地啊,而且还是官田,官府喜欢怎么开发就怎么开发,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主来碍手碍脚的。

早年上海建立商贸区和工业区的时候,官府可是大手笔,直接把城区周边的土地都给征收了,不仅仅是西岸,同样还包括东岸。

比如上海码头公司,就是拥有了黄浦江东岸大片的沿江地带。

但是想要把城区扩建到黄浦江东岸去,却是也有着极大的困难。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交通了!

黄浦江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也有四百米的宽度呢,想要在这种宽阔,同时通航船只众多的江河上建造一座大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呢,以黄浦江的四百米的宽度,真要下狠心了,王室理工学院的那些天才们也是能够设计出来一座大桥,然后施工建造完毕的。

但是,这样的大桥建造出来之后是方便了两岸的交流,但是黄浦江的航运基本也就会被废掉一大半了。

以目前的技术,造出来的大桥肯定是有大量的桥墩,要不然无法支撑四百多米的程度,而且桥梁的高度也不会太高的,如此的话,小船肯定是没有影响的,但是那些大船基本是别指望能够通行了。

因此真要这么搞了,是会严重降低黄浦江通航能力的。

要知道如今的黄浦江可是国内最为繁忙的水道,没有之一,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天天往来于黄浦江之上。

以现在的技术能力要是在黄浦江搞一座大桥,基本上能够废掉黄浦江一半的航运能力。

所以,建桥是不可行的,至少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没有桥梁的话,那么两岸交通就会成为大问题了,总不能光靠船只摆渡啊!

交通困难,这是开发黄浦江东岸的重要原因,甚至短时间内是无解的,就算是开发,顶多也只是小规模开发,或者是作为单独的工业区、商业区来开发,但是却是很难和西岸的商贸区、第一、第二工业区结合起来。

交通困难这是黄浦江东岸开发的重点,而且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重点。

所以,如今赵进所剩下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北,跨过吴淞江开发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