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匿名信(二)(1 / 2)

加入书签

滇西,小暑。

“小姐,云蜀子又来信了!”

阿帘顶着太阳跑着进院子,满头大汗,脸也被晒得红扑扑的。

“好嘞,你帮我放桌上,我一会儿去看。”阿喜在院子里拿着小刀削菌子。

“我的好阿喜,去了趟锦城,这还有了信友?”胡姜端着盆走进来,手里还攥着把刷子。

阿喜转头笑道:“姜姜,别打趣我了。刷子给我吧,削得差不多了。”

“我来帮你吧,坐着也没事儿。快给我说说,你跟云蜀子的故事。”胡姜也坐下来,接过菌子刷起来。

“噗,哪里有什么故事,不过一个旧友,在锦城遇见了,你说是不是巧?锦城的桂花糖糕我惦记了好久,结果吃来却很是甜腻,不如家里做的茶糕清香,不过这趟也没白去,至少见了许多美人,啧。”京中暗流汹涌,阿喜怕胡姜牵扯进来,只浅浅地提了几句。

“那可真是缘分!锦城我还没去过呢,不过我听说那里的人都肤如凝脂,是不是呀?”胡姜偏头问。

“何止肤如凝脂,那是九天仙女下凡了,街上走两步就有三个美人,简直眼花缭乱。还好戴着帷帽,这般盯着她们看,恐怕以为我是哪里来的登徒子!”阿喜提起美人,两眼放光。

“哈哈哈,阿喜自己就是美人,竟如此爱瞧美人?我倒觉得,对镜自赏即可!”胡姜说道。

“跟他们相比呀,我就是个凡夫俗子!看美人简直是人间一大乐事!你说当年女娲怎么捏的,会有那么协调的眉眼,那么滑嫩的肌肤!啊~我的毛笔像被铸了铁,完全描不出她们的美。”阿喜叹了口气。

“我看你呀,上辈子说不定还真是个登徒子!别整日想着画美人啦,有空就画画自己!我新得了本造物册,正学着做胭脂,回头拿给你。我阿娘跟我说,脸是人的灵气所在,可不能亏待了!”

胡姜刷好菌子,又拿水洗了一遍,放在筲箕里。

“诶?阿喜要不你跟我回家一趟,前几天我做了新口脂,那颜色你上嘴肯定好看!”

阿喜顿了顿,胡姜提起胭脂水粉,别说多起劲了。她想起自己之前有一次,被胡姜用来练手,抹了她自制的胭脂,画出来比那花旦的脸还红,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可不敢再试了。

“姜姜……我还要去煮菌子,要不下次吧。”

“也好,下次连着胭脂一起试!”胡姜道。

“我去锦城的时候,见那里的女子妆面也很妙,忍不住绘了几幅美人图,回头我照着给你梳妆。姜姜天生丽质,上了妆定然冠绝滇西。”阿喜脑海里已经描绘出了妆面。

“噗哈哈,亏你说得出‘冠绝滇西’四字!阿喜莫不是因为与我相熟,眼里出西施吧!”胡姜捧腹大笑,整个人前仰后合。”

“姜姜,没有打趣你,我心中真是这样想的!我把菌子先煮上,带你去看看我画的美人图。”

阿喜掂了掂筲箕,水沥得差不多了。

“好,我陪你去!”胡姜道。

灶上的锅里咕嘟咕嘟响,五彩的菌子炖出一锅黄汤,香气四散,飘得院子都是。

“花魁!怎么样,好看吧?可惜我的笔只能画出七分她的美。你看她的花钿,还有妆面,有什么不同?”阿喜偏头看向胡姜,手指指着画上的女子。

“唔,她妆面清淡,花钿却妖冶,而黑发如瀑,肌肤胜雪,唇却用朱红点缀,柳眉娇俏,嘴角含笑。所用点妆本非同种风格,搭配在一起却出彩,我说不上来,就觉得胭脂口脂都恰到好处。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妆容,阿喜,你画的真好!”

胡姜对胭脂水粉颇有研究,但常年深处滇西,所见不施粉黛的女子居多,富贵人家多喜平眉淡唇,这样的妆面自然是没见过的。

“不是我画的好,我只是依葫芦画瓢,蜀中美人实在太多,各有千秋,让我饱了眼福。”阿喜道。

胡姜点了点头,依旧盯着画看,像是在研究什么似的。

“阿喜,下次你就照着这个给我画。她真漂亮,我要是有她一半就好了,你说我点上花钿,阿水哥会喜欢吗?”胡姜笑着的眼说话间黯淡了下来。

“我们姜姜这么美,十里八村都知道,别说阿水哥,谁见了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呢!”阿喜道。

阿水哥是衙门里,蒲捕头的儿子,虚长胡姜两岁,与胡姜也算青梅竹马。三年前在衙门里做了衙役。蒲水身形魁梧,脸却清秀俊朗。到了说亲的年纪,媒人纷纷找上门,却从未见他倾心哪家姑娘。街坊邻里都说:蒲水本身是个有主见的,只怕是心里有人了。

胡姜芳心暗许许久,听到传言就像蔫了的茄子,丧了好一段时间。但几年间从未听蒲水提起过女子,也无来往之人,渐渐也就觉得流言蜚语不可信。后来阿喜来了,见到的胡姜已经恢复了明媚的样子。

半年前又有媒人找上来,蒲水也不说话,只远远地盯着院里洗菜的胡姜看。胡姜转身对上炽热的目光,连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