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汉阴防守战(2 / 6)

加入书签

粮道,困死他们。”

秦相坤看着曲向阳,笑道:“你们祝师口才这么好,还有百姓不听劝。

确实要把百姓全部撤离,我在学校学习时,听到过很多桉例。

明军根本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

这些百姓留在村里,只能被明军将领杀良冒功。”

他们三人互相交谈一番,建议内应了解一些东西。

曲向阳把鸽子重新放飞。

他了解到苏虎和秦相坤刚才聊的战局。

曲向阳认同道:“我们就是要稳稳守住汉阳防线。

明军战力不足,如果真能把红夷大炮搞掉,明军没有办法短时间打败我们。

长久的作战,我们胜算非常大。

我们有当地百姓作为依靠,物资补给非常充足。

汉水和水泥路,都能为我们补充物质。

我们受伤的人员,直接能运到后方修养。

明军需要从湖广运送物资,虽然有汉水这条水道,但便捷性和我们比不了。”

他们三人达成共识,只有防守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他们拖住朱燮元的大军,就为四川的苏河和苏熊减轻压力。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实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主动出击。

汉阴防线的兵力与明军相差十倍。

湖广可是人口和粮食大省,他们派出这些兵力,还有余力留守一部分明军在湖广各处。

真的主动出击,导致两败俱伤。

把朱燮元逼急了,放弃湖广的稳定,再调过来一支大军。

苏虎得到确切消息,他就出去安排手下,埋伏在汉水,搞掉明军的红夷大炮。

明军没有红夷大炮,根本不可能攻破汉阴防线。

时间缓缓流动,苏虎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明军的到来。

他站在山头上,旁边就是混凝土修建的炮台。

有重炮守卫,他绝不让明军从这里前进一步。

苏虎看到前方天空上炸响红色的烟花。

这是冯三秋发来的信号,他们已经看到明军,准备对明军水师发起进攻。

……

冯三秋带领一个连的士兵,乘坐大船躲在芦苇荡中。

船上装着一个个直径半米的大木桶,每艘船上都装有一百多个。

在木桶的上方,插着一个竹筒,竹筒里面是特制的信香。

这种信香燃烧非常稳定,不容易被风吹灭,沾上少量的水都能继续燃烧。

信香燃烧速度非常稳定。

这个木桶就是水雷,飘在水中的开花弹。

冯三秋发完信号弹,告诉苏虎他准备发起进攻。

他立刻下令道:“大家都注意安全,按照平时的训练,仔细操作水雷。”

冯三秋带着他手下的士兵,把船开道汉水中心。

他们船只在河上排成一列,保证投掷水雷,能覆盖整个河面。

士兵用力划着桨,他们乘坐的船,才没有顺流而下。

每人抬着水雷,把它放在水中。

士兵都有自己的编号,水雷信香的长短也不一样。

士兵用绳子牵着水雷,不让水雷脱离船只。

冯三秋从兜内拿出望远镜,这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他上级都没有这东西,这是他执行重要任务,参谋长借给他的望远镜。

冯三秋从望远镜中,已经看到明军的大船。

他不断在心中计算,明军团队距离他的远近。

这些水雷不是触发型,是靠信香引爆。

必须算准水的流速和目标的距离。

距离没有算对,水雷没有在明军船队附近爆炸。

他们这些人就白费力气,只能驾驶火船,撞击准备十足的明军战船。

冯三秋心算着距离。

他吹响了手中的哨子。

士兵整齐画一,用手中的火折子,点燃水雷上的信香,并把竹筒盖子盖上。

冯三秋在次吹响哨子,第一排士兵松开手中的绳子。

水雷顺着水流,飘向下游。

冯三秋又一次吹响哨子,第二排士兵松开手中的绳子。

他不断吹响这哨子,水雷按照不同的间隔,飘向明军的船队。

所有船只都投掷完水雷,冯三秋带着士兵再次来到芦苇中。

他带着一些骨干,每个人驾驶一艘火船,等待着水雷搞乱明军水师阵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