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子女教育 兴建大学(2 / 4)

加入书签



苏蓉瞪着眼睛,很不满的说道:“弟弟,我错了。”

王文君经常看到苏河教育两个孩子。

教导他们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

她看到苏河教导完,走上前说道:“夫君,外面的大儒,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意见,要求给苏蜀讲课。

现在苏蜀已经五岁,应该让他学习知识了。”

王文君一直不太清楚,苏河想要怎么教导孩子。

现在苏蜀一天天长大,现在还只是她自己在教。

“不需要找那些大儒教导,直接让蓉儿和蜀儿去上小学。

经过小学六年级培养,他们的才能和爱好也显现出来,再接着培养他们。

九月份小学新一学年开学,让他们正式入学。”

汉中就有多所贵族小学,专门招收权贵的子女。

孩子和年龄相同的人一起上学,这更容易培养他们。

他们都含着金钥匙出生,让他们体验民间疾苦很困难。

但也不能让他们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

苏河知道人的智商有极大差别,智商也呈正态分布。

极傻和极为聪明的都是少数人,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他的继承人,只需要普通智商就能担任。

长于深宫的孩子。

第二代第三代,苏河还能亲自盯着,之后肯定是平庸的人占多数。

大部分帝王都极为平庸,出色的才是少数。

苏河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选起较为出色的子嗣成为继承人。

同时通过制度的建设,分朝臣们的权,不会形成权臣。

王文君之前就有两种猜测,在秦王府里办私塾或者是上小学。

她看到苏河正式下定决心,立刻开始运作。

她的两个孩子去哪个班级,同学都有谁,谁当他们的老师。

这些都要提前安排好,让他们享受最好的小学教育。

王文君心里明白,他孩子的小学同学,就是今后最好的班底。

他们在小学时,共同生活了五年时间,能培养最纯真的感情。

………………………………

苏河在凌云殿,召见秘书处处长田家鹏。

“家鹏,我准备让你筹备,大学城的建立。

现在大学书籍,科学院的人已经编写好,数学教材还是你主编。”

田家鹏激动的说道:“感谢王上的信任,我一定会办好大学城。

大学城一共建设几所大学。

王上,秘书处的秘书,大部分都外派出去,我的工作和谁交接。”

苏河想了想,暂时没有发现能接手田家鹏的人。

秘书处的秘书,经过培养之后,有才能的人都被外放,没才能的人也被外放。

这段时间占领两广,人事变动剧烈,很多秘书都下放到地方为官。

苏河准备科举之后,挑选一些科举人才,再度充实秘书处。

“秘书处的工作你先兼职,等我找到合适的人才,你们再交接工作。”

苏河想了想,还是让田家鹏能者多劳。

他给田家鹏介绍,自己计划中的大学。

最重要的大学名叫华夏大学,课程是理工类前沿理论为主。

大学采用严禁严出模式,只有小学最优秀的一批人才,才能考进大学。

现在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办理更多的中学。

只能选取小学优秀学生,送到大学培养。

大学数量也极少,苏河准备只建设几所大学,不会超过十所。

现在小学教育已经足够,等到大规模战争结束,秦王府也更有钱,再开办中学教育。

华夏大学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

毕业要求就是要有创新性,补充前人的理论或是发现新的知识。

大学学制五年,上学十年没有毕业的人,会直接被转学或是清退。

还有几所专业的大学,例如农业大学。

他们学制也是五年,入学要求比华夏大学低,主要培养专业人才。

学习华夏大学,研究出来的理论和知识,不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只要求他们学会技术。

田家鹏听完苏河介绍大学,他询问道:“王上,华夏大学毕业要求是不是太高。

您的学生,那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很多人都做不出来开创性的成果。

小学教育前几年遇到的好苗子,都被收进科学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