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八章 特使王钦若(1 / 2)

加入书签

“将军,消息打听出来了!”范小四慌里慌张从外面跑进来,一见到杨文广,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哦?你快讲!”文广站了起来。

“好水川战败传到汴梁,皇帝大怒,传圣旨,将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降为豪州通判;副使范仲淹降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韩琦为右司谏、知秦州。”

啊?文广脸色沉了下来。随即眉毛一挑,“我现在就去延州,面见范大人!”

杨文广想去延州问问范仲淹,他去了耀州之后,还能不能回来了?另外,他还想从老范那里听一些建议,请教一下绿林军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注意事项。

没想到,俩人一见面,老范却告诉他,朝廷派来了一位特使,正在调查好水川之败的原因,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杨文广是好水川之战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特使调查的对象。

“你就不要回去了,在这里接受特使的调查。”

“可是,大人,我来之前并没有和山寨的人交代这两天不能回去呀。”文广没想到,这次来延州见老范,竟然有可能回不去了。

“让你的手下回去,告诉绿林军众将,就说你要在延州住上几天。等调查结束,你再回山。”老范的语气不容置疑。文广没办法,只好留下来,配合调查。

朝廷派到陕西来调查好水川之战的是奉朝请王钦若。这位王大人可是大宋朝廷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经出任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王钦若和另一位资格更老的宰相寇准起了争执,彼此看不顺眼。他遭到寇准的弹劾,这才被罢免了宰相,担任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奉朝请。

虽说奉朝请是有名无实的虚职,但是王钦若既然是代表朝廷来的特使,西北的夏竦、韩琦、范仲淹这三位军政大员也得配合人家的调查。

第二天,杨文广在客栈中接到通知,说是特使召见。

文广跟着送信的办事员来到了特使公馆,见到了这位前宰相、现特使,王钦若。王钦若得有六七十岁了,胡子都花白了,眼袋老高。身穿紫袍、头戴乌纱,往那儿一坐,官威浩荡!

看清王钦若长什么模样之后,杨文广赶紧过去躬身行礼,口称参见特使大人。

“你就是杨文广?好水川之战你参加了?讲一讲此战的经过。”王钦若虽然看起来年纪不小了,说话吐字倒是很清晰。

文广把他自己参加的战争经过讲述了一遍。

王钦若静静地听着。等杨文广讲完了,他问:“在羊牧隆城以东五里的官道上,你发现了内装鸽子的泥箱。是你命令手下打开的呢?还是王耀斌命令你打开的?”

“回大人,是王耀斌命令我打开的。当时我正在研究箱子里装的是什么?王耀斌说我耽误时间,命令我立刻把那几个箱子搬到路边。大人,那几个箱子是泥土做的,完全无法搬动,只有打碎了,才能扔到路边。”

“没想到,泥箱一被打破,上百只鸽子从里面飞了出来。西夏军以此为信号,向我军发起了进攻!”

“哦,原来是这样。但是我得到的情况和你讲的却有些不一样啊。王指挥,请出来对证。”

对证?杨文广还没反应过来对证这两个字代表了什么意思?王指挥又是谁,就见旁边一扇小门被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人。文广一看,是王耀斌!

撤退的时候他没看见王耀斌,以为已经死到战场上了。没想到这位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却在这里出现了。

“王将军,你也回来了?”出于礼貌,杨文广和王耀斌打了个招呼。

王耀斌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就向坐在上面的王钦若行礼。“大人,您叫在下?”

“王指挥,杨文广就在这里,你告诉他在羊牧隆城以东五里的官道上,发生了什么?”王钦若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

“卑职遵命。”王耀斌开始讲述事情经过。他讲的和杨文广讲的大致差不多,但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杨文广先发现了泥箱,等他王耀斌看见的时候,杨文广已经命令手下在砸箱子了。

王耀斌开口阻拦的时候,鸽子已经飞出来了!不是他下命令,是杨文广擅作主张,砸开泥箱、放出鸽子。这才导致西夏军伏兵四起,好水川宋军中伏战败。

在王耀斌的叙述中,杨文广才是宋军战败的罪魁祸首!要不是他擅自砸开泥箱子,宋军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杨文广一听都惊呆了。王耀斌颠倒黑白,当着他的面,就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往人头上泼脏水?

“特使大人,不是这么回事,他说的是假的!”文广大声抗议。

“再带证人!”

王钦若一声令下,又被带上来五名宋军。杨文广似乎有点儿印象,却叫不上来这几人的名字和职务。

几人先后讲述了经过,和王耀斌说的几乎一模一样:是杨文广自己砸开的泥箱、放出鸽子,和王耀斌毫无关系。

“啪!”王钦若一拍桌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