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二十章 西北一把手(1 / 2)

加入书签

杨文广正在梦中,突然旁边有人推了他一下。他心中一惊,睁开眼睛下意识的抬手要打,却见是司马光正冲着他挤眉弄眼。

往周围一看,顿时想起了自己身处的环境。这是在大宋朝的金殿,我今天上早朝,正在上头讲话的是宋朝皇帝仁宗赵振。

“定国公,杨文广来了吗?杨爱卿在哪里?”皇帝赵祯的声音传过来。

司马光又是挤眼、又是努嘴,就差没有趴到他耳朵上喊:“快说话,皇帝叫你呢!”

“臣在!”文广无奈,只好懒洋洋的回应了一声,离开他心爱的朝柱,走到中间。

“杨爱卿,快往前来。”仁宗皇帝招呼他往前走。

咱俩的关系有那么好吗?虽然你是我大舅子,但你这个大舅子做事也不咋样嘛。还爱卿爱卿的,真膈应人!杨文广心里发着牢骚,还是不情不愿的走到了前面。

“杨爱卿,西夏犯境之事,你怎么看?”仁宗皇帝和颜悦色的问他。

“陛下!西夏贼子胆敢侵犯我大宋朝国境,我朝应果断还击!敢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请陛下下圣旨,命令西北边关守将,加强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

“好,好哇!杨爱卿之言甚合朕意。不过,只是命令边关守将恐怕还不够。西北缺少一位能够临阵制胜的大将。杨爱卿乃是我朝上将军,曾率部在西北几次击败过西夏军。”

“朕有意再派爱卿挂帅,率大军赴西北,抗击西夏的军队,爱卿可愿往否?”皇帝和杨文广说话用的都是商量的语气。这在其他文武百官身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满朝文武都用惊讶、羡慕的眼神看着杨文广。而作为当事人的杨文广却毫不自知。不过有一大早在金水桥旁边和范仲淹的那番谈话,这时候他自然不会推脱。

“臣遵旨!”说完这三个字,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表一下决心。“臣赴西北,贼兵若敢来犯,定让其片甲不回!”

“好!好一个片甲不回!朕正式任命你为陇西经略安抚使、熙河兰路节度使,领禁军三万,三日之内率兵赴西北,整顿边防、抗击西夏!”

哗——!朝堂上一片哗然!陇西经略安抚使、熙河兰路节度使,这官太大了!等于整个西北地区,都是杨文广一个人说了算了。

当时就有大臣出班指出,皇帝给杨文广的官太大、权力太大,不能这样干!

仁宗赵祯坚持己见,一定要让杨文广做西北的军政一把手。朝堂上的局势变化,杨文广都看不懂了。他搞不明白仁宗赵祯这是唱的哪一出?

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人集体失声。和杨文广关系好的这帮人,没一个站出来说话的。只有杨文广自己站在中间,像看戏一样,看着这帮平常连招呼都没打过的文臣武将们一个个站出来反对他权力过大。

最后,仁宗皇帝仿佛是为了照顾群臣的情绪一般,告诉杨文广,你去西北竟管放心,绝对不会被掣肘。有我在做你的总后台,没人会拖你的后腿。

家眷留到京城你也不用担心,我会派皇宫护卫,去保护你定国公府。御医、御厨,每天都会去定国公府值班。

出差补助,我会按月发给你们家,一文钱都不会少。逢年过节各种礼物,都会按时给。

总之,仁宗把好处许出去了一大堆。条件只有一个,就是杨文广的家眷得留在京城,皇帝会派人去监督!

这既是给大臣们交代,也是给杨文广的约束。你的老婆、家人都在京城,你去西北仗随便打、地方随便管理。但是你别有其他心思。造个反了啥的,最好你别想!

说到这里,杨文广终于那些大臣是在配合皇帝表演双簧。他对于皇帝的小心眼,有些不屑。天波杨府在汴梁,有穆桂英、杨七娘在这儿,我也不会反宋朝呀。这皇帝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杨文广突然想起一件事,“陛下,臣妻吴金定随我征战多年,本次我领兵赴西北,请允许吴氏同往。”

仁宗楞了一下,点点头,“可以。”

吴金定不仅武艺高强,在军队中还有很高的威望。官兵们都知道他是杨文广的老婆,将军夫人,对她的命令都愿意服从。

可以说,吴金定就是杨文广的左右手。杨文广要是率军出战、或者侦察敌情啥的,留吴金定在大营坐镇,他最放心。

皇帝答应让吴金定陪他一块儿去西北,杨文广顿时松了一口气。回到家准备向女人们通报这件事,结果回去一看,家里的女主人们一个都不见了!一问,是皇后派车把她们接进皇宫,赴宴去了。

什么赴宴?这明明就是软禁了嘛!皇帝动手太快了。我刚在金殿上和你说过,吴金定得跟着我去西北,你怎么把她也给带走了?

我再等等,要是天黑以前金定没回来,明天我就去找你,西北我不去了!抗击西夏,你们谁爱抗谁抗,我不管了!

原本是倚红偎翠、群芳环绕,现在忽然变成了孤零零一个人,就连红姑都跟着去皇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