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帝王的权谋(1 / 2)

加入书签

玄烨看着两人,感觉到空气中的微妙气氛。

可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些什么,对于这位十二王爷,他一点印象也没有。

在玄烨所熟知的历史中压根儿不存在这个人。

也是直到看见十二王爷的出现,玄烨才彻底断定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随着自己的出现而发生了一些变动。

进到乾清宫内,满朝文武分立两旁。顺治帝坐在龙椅上,口气冰冷的对十二王爷说:

“长话短说吧,郑成功进犯浙东,朕已派兵前去平叛。奈何贼军势大,朕派去的大军已和敌军陷入僵持阶段,战局尚不明朗。”

说到这里,顺治帝看了一眼十二王爷,然后接着说道:“故而特地召你前来,前往退敌。”

这里顺治皇帝没有如实向众人通报军情,在前线的清军其实已经被打的溃不成军了。

派去增援的三万清军,还没赶到江宁城,就在路上中了敌人的埋伏。

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又加上主帅安南将军达素轻敌冒进,在中了埋伏之后没有重新规划撤退路线,导致大军在慌忙撤退中闯入了敌军的包围圈。

霎时间敌军万箭齐发,清军几乎全军覆没,若不是两位副将索洪和赖塔拼死掩护,达素也差点做了敌军的俘虏。

话说完了,顺治帝表情凝重,一脸严肃。

十二王爷听完顺治帝的陈述,表情坚毅地说道:

“皇上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想起臣弟来。”

此话一出,屋内一片寂静,谁也不敢出声。

顺治帝也不说话。玄烨看到皇阿玛虽然一语未发,但额头上已经有数根青筋暴起。很明显十二王爷的话触怒了顺治帝。

但顺治还是强压着怒火说道:

“朕从未忘记过你,只是你自己嫌留在宫中繁文缛节太多,才弃朕而去的。”

十二王爷没有说话。

顺治接着说道:“派去的援军迟迟未到,江宁城内人心惶惶,已经岌岌可危。现在军情紧急,你要尽快前往前线。”

“臣弟随时可以出征,只是不知皇上准备给臣弟多少兵马?”十二王爷回应的语气同样冰冷。

“先前朕已派安南将军达素率三万将士前往增援,如今相持不下,朕再拨你五万精兵,即刻启程。”

“好!既然如此臣弟就去领军出征了!”说罢,十二王爷起身朝顺治稍一拱手转身就要告退。

“且慢!”顺治帝叫住了他。

“十二弟此番劳师远征,朕为你派一名副将,助你平叛。梁化凤何在?”

话音刚落,只见武将之中站出一人。

“臣在!”

“梁爱卿,你身为苏州总兵,对浙东的情形比较熟悉,特命你为副将,协助十二王爷讨贼。”

“臣遵旨!”

这一幕十二王爷全都看在眼里,他只是抿了抿嘴角,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十二王爷瑞临身披铠甲,腰挎佩刀。点齐了五万兵马,浩浩荡荡踏上了征程。

顺治帝领着玄烨站在城头上,望着远去的大军,神情凝重。

玄烨也同样看着渐行渐远的十二叔,心里充满了未知。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位皇叔是个怎样的人,他也很疑惑为什么他跟自己父皇会闹得如此僵。

此刻的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十二叔能够旗开得胜。

尽管十二叔对父皇的态度很傲慢,但不知道为什么,玄烨觉得这位十二叔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玄烨正想着出了神,一旁的顺治帝抚摸着他的头说道:“皇儿,在想什么呢?”

玄烨也不隐瞒,“回皇阿玛,儿臣在想,皇阿玛和十二叔究竟有什么心结,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

顺治轻叹口气说:“这件事说起来一言难尽呐。”

“可儿臣觉得,不管有什么,您和十二叔总是兄弟。兄弟之间有什么不能和解的呢?儿臣是您的儿子,难道您对亲生儿子也要有所隐瞒吗?”

顺治帝没说话,沉默了一会儿,才又叹口气说道:“好吧!这件事确实是朕做错了。”

“当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朕才得以亲政。那时候,朕还年幼,根基不稳。为了树立威信,朕不得不处理几个有功之臣。而十二弟那时刚刚打了胜仗回朝,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朕就找了个借口夺了他的军权,命他去为多尔衮守墓。十二弟为此彻底恼怒于朕。不久之后,他就去关外隐居了。”

听到这,玄烨恍然大悟。原来是十二王爷被顺治帝当枪使了一回。

其实在清朝像这种借惩治大臣立威的例子并不少见。像后来的乾隆、嘉庆和咸丰,都这样做过。

统治者出于整治朝纲的需要,或者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往往会随便找个借口杀一两个德高望重的大臣,以此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