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罢免瑞临(1 / 2)

加入书签

一听这话,原本十分傲慢的鳌拜赶紧赔着笑脸:

“臣不敢,皇上想做什么何需问过臣下。”

他虽然瞧不上康熙,可毕竟康熙是君他是臣,面子上的礼数还是要过得去的。

“哼!”康熙没好气的冷哼一声。

“但不知皇上亲自前来有何事?”

“朕要看礼部呈上的折子。”

“好好好,来人,快给皇上找来。”

不一会儿,下人找来了折子,交给康熙。康熙拿上折子,头也不回的走了。

几天后,星夜兼程的瑞临终于赶到了京城。

瑞临走进灵堂,康熙正跪在地上为父皇烧着纸钱。鳌拜等人迎住瑞临,领着他行完了祭奠仪式。

随后鳌拜对瑞临说:“十二王爷一路旅途劳顿,今天先歇下,有什么事明天上朝再说吧。”

瑞临未置可否,毕竟自己是来吊丧的,一切还得服从人家安排。

第二天上朝,康熙坐在龙椅上,左右两边坐着四大辅臣,众臣站立下方。瑞临自然也在其中。

鳌拜率先起来发言:“启奏皇上,现在先帝的陵寝已经竣工,先帝爷的梓宫不日就要入土。现在尚缺一名为先帝守陵的大臣。”

康熙刚要说话,却被一旁的遏必隆抢先言道:“按照旧例,要派一名亲王前去守陵。”

康熙不禁一阵憋屈。

“那众爱卿有什么建议?”

鳌拜接着说:“臣推荐十二王爷。他与先帝年纪相仿,且二人情深意重,是最合适的人选。”

下面站着的瑞临听到这话,脸上一阵复杂的表情。

坐在上座的康熙立刻明白了鳌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肯定是鳌拜想要大权独揽,又忌惮自己这位十二叔,所以才想把他给支出权力核心。

“这,恐怕不妥吧,十二叔才刚从前线回来,而且浙东那里还需要他回去主持军务。”

“回皇上,前线来报,浙东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郑成功正在准备攻打台湾,向荷兰人开战。所以浙东暂时不会有敌人进犯。且靖南王耿继茂的驻地不日将转移到福建,有他坐镇东南,皇上大可放心。”

听到这话康熙大为震惊,怎么这些情况自己一点儿也不清楚?看来这鳌拜真是把自己给架空了!

见康熙久不答话,鳌拜道:“皇上,浙东有奏折来报,说十二王爷在浙东挥霍奢靡,搞得江浙两省的百姓怨声载道,纷纷上表请求罢黜十二王爷。”

听到这儿瑞临再也忍不住了。

“鳌拜,你竟敢诬陷我?!本王奉先帝之命亲征,几个月来我大军一直和百姓秋毫无犯,你竟敢无中生有,栽赃陷害本王?!”

说着,瑞临挥着拳头就要上前去打鳌拜。鳌拜顺势说道:

“皇上您看,十二王爷已经疯了,臣建议先擒下他,再行发落!”

瑞临天生就是这样一副火爆脾气。因为常年在多尔衮身边,他继承了多尔衮的骁勇善战,也沾染到了多尔衮那火爆的性子。

而且瑞临虽然骑马打仗是一把好手,可要玩起政治和权谋来,他简直一窍不通。所以现在被鳌拜抓住了时机。

“皇上,您看啊,瑞临要弑君啦!”

由于鳌拜和康熙并坐,仅比康熙低了一点儿,瑞临现在朝鳌拜挥拳,很容易会被误解为他是在向康熙挥拳。

再加上鳌拜这句话,瑞临要行刺的嫌疑是洗不清了。

看到这一幕的,康熙急得直跺脚,他真为瑞临的智商着急。明摆着鳌拜是想激怒瑞临,可他偏偏上钩。

一旁的遏必隆急忙传令,命武士将瑞临擒下。

武士们一拥而上,冲着瑞临就要动手。

瑞临因为并不是要行刺,所以他没有任何防备,也不具备进攻性,被几个武士三下五除二就按倒在地上。

尽管已经被拿住,瑞临的嘴里仍然对鳌拜破口大骂。

鳌拜向康熙奏请:“皇上,十二王爷如此疯癫,应该圈禁起来。”

“这,,”

康熙急得无可奈何,现在瑞临的行为已经造成事实,自己就是有心为他辩护也找不到理由。

“请皇上下旨,否则臣将行使辅政大臣之权,替皇上拟旨!”

这话的份量很重,几乎可以说是在逼宫了。可同样急红眼睛的鳌拜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更加被动的是,许多趋炎附势的大臣,见鳌拜盛气凌人,纷纷倒向鳌拜一边。

众大臣一同奏请将瑞临圈禁。

此刻康熙已经被逼到了角落里,他只得言不由衷的下旨,将瑞临押下去,等候发落。

但康熙并没有彻底被鳌拜吓到,他还是细心的没有治瑞临圈禁之罪,而是把他派去给顺治帝守陵。

经过这一闹,康熙下决心要除掉鳌拜。因为鳌拜不除,朝廷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