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章 鳌拜快哭了(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上朝,鳌拜和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走进乾清宫,路上碰到的官员都低三下四的向他问好。

鳌拜自我感觉良好,此刻的他完全不会想到,一会儿之后,自己会被整的连哭都找不到调门。

不一会儿,康熙驾临,众臣开始上朝。

遏必隆率先发难,他跪下向康熙奏报鳌拜圈占土地的事情。

“启奏皇上,臣要弹劾辅政大臣鳌拜,他圈占土地,搞得民间怨声载道,而百姓所上诉的公文,又都被他压了下来。此举胆大妄为,应当治他欺君之罪!”

鳌拜一听,顿时人都傻了。

他一个劲儿的冲遏必隆使眼色,想要制止他,谁知遏必隆就跟没看到似的,对鳌拜理都不理,只管自顾自地说着。

汇报完了,康熙冲鳌拜问道:“鳌中堂,可有此事?”

鳌拜支支吾吾,不知所言。磨叽了一会,才开口说道:

“皇上,这都是民间的谣言,切不可信。至于奏折,都是一些被臣惩治过的不法官员,为了报复臣所作的报复,是不能信的。”

“哦?真的是这样吗”康熙缓缓问道。此刻的他显得很从容。

“不错。而且遏必隆这个人向来趋炎附势,最会投机取巧。他今天如此抹黑臣,一定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臣请求罢黜遏必隆,严厉彻查!”

康熙并不理会他的请求,厉声问道:“那为什么本属于正白旗的土地全都跑到你镶黄旗里去了?!”

“这是因为,,这”

鳌拜一阵憋屈,此刻他的心里已经乱成一团。他知道,肯定是遏必隆这个小人告的密。

“皇上,请皇上千万不要被遏必隆这个小人所蛊惑。他这么做就是要让皇上不再信任臣,他好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见鳌拜还在狡辩,急于打击鳌拜,同时也是为了自证清白的遏必隆,使出了杀手锏。

“皇上,臣还有本要奏!”

见遏必隆还有话讲,康熙又来了兴致。

“讲。”

“启奏皇上,前些日子发生的顺天府乡试舞弊一案,也和鳌拜有关系。”

鳌拜听到这儿,浑身血都凉了。

康熙则是越听越有兴致。

“命你如实讲来!”

“皇上,顺天总考官李振邺与鳌拜相勾结,二人合伙分利。李振邺贪污所得的白银,有一半都送给了鳌拜。”

讲到这儿,鳌拜都快忍不住要撸袖子去打遏必隆了。

康熙一听居然还有科场舞弊的事儿,顿时也是两眼放光。

他想不到自己一直苦心调查的案子,居然就这么被遏必隆给说了出来。

其实顺天府乡试的事,遏必隆原本是不准备讲出来的,他还想留条后路。万一康熙扳不倒鳌拜,自己还有机会回到鳌拜身边。

但随着和鳌拜的争辩越来越激烈,遏必隆也顾不上这些了。

他只想着自己说出的越多,越有机会扳倒鳌拜,自己立的功劳也就越多。

康熙等着遏必隆说完,平静的问鳌拜:“鳌中堂,这些可都是真的?”

鳌拜此刻已经快哭了,他都快悔死了。自己不该将这么多的机密都让遏必隆知道。

唉,自己这次真的是看走眼了。

可鳌拜毕竟是鳌拜,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也依然不会轻易倒下。

“皇上,臣有罪!李振邺确实曾向臣赠送过银子,臣罪该万死!”

丢卒保车,这就是鳌拜的手段。与其争辩是非,不如主动承认受贿之事。

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和现在的用人理念不同。现在的公务员是不允许贪污的。

但在清朝只要你不引起大的动乱,适当搜刮一点民脂民膏,朝廷基本不管。所以清朝的官员,普遍多多少少都贪污。

而且做官做到鳌拜这种地步,一般的经济问题,轻易治不了他的罪。

只要是不造反、不谋大逆,鳌拜这个级别的大臣基本没有死罪。要想杀他还得想办法往谋反的罪名上靠。

康熙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不能老抓住这一点不放。

“鳌中堂主持朝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银子的事就算了。只是大臣犯罪,朕若不罚,将来何以立威?”

“传朕旨意,免去鳌拜所兼的禁卫军统领大臣之职,以示惩戒。”

“臣谢万岁!”鳌拜伏拜在地,嘴里谢着恩。

康熙之所以要免除鳌拜的这个职务,是因为在此之前康熙的安全工作一直都是鳌拜负责的,鳌拜也由此在康熙的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

所以要想除掉鳌拜,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撤掉鳌拜所担任的禁卫军统领大臣的职务。

只有这样,康熙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谋划后面的事情。

经过这一闹,鳌拜和遏必隆算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