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九章 :缺人啊(1 / 2)

加入书签

庄子上的水渠并没有修完,但是现在里面有积水,也不影响修,说不定还能更轻松一些。

不过即便是要做这些事,也要等着水渠里的水都渗的差不多了才行。

最好接下来几天不要再下雨了。

这几天因为下雨和打仗的原因,庄子上修水渠的活都停了好几天,因为谁都不知道秦王带着那点兵,是否能挡得住突厥的骑兵。

今天虽说天气阴沉沉的,但是并没有下雨,因此,庄子里的人趁着这个天气,都到地里去清理杂草。

李复回庄子的消息很快就被传开了,大家都看到了。

走到地头的时候,庄户们还主动上前打招呼问好。

“郎君,可好几天都不见您了,听说您搬到长安城去了。”

“现在咱们郎君,可是大唐的泾阳王殿下了。”老赵笑呵呵的说道。

“泾阳王?”老农闻言,不可置信的睁大了双眼,看着李复。

李复母子二人从来到这里,到李复长大成人,他都是亲眼见证着的,没想到啊,主家竟然还是皇亲国戚呢。

“是啊,是大唐的郡王了,以后啊,咱们庄子上的人,可是王爷府邸的庄户了。”老赵说道。

“低调,低调。”李复不好意思的做了个抬手向下压的动作。

“这两天天气不算热,地里的活大家就抓紧时间做了,正好等完事儿之后,水渠里的积水也都干的差不多了,水渠还是要继续修的。

“是,我们这两天一定抓紧时间。”老农应声说道。

“泾阳县这边,陛下又赏赐了不少田地,咱们庄子以后要种的地,就更多了,若是人手不够的话,就跟老赵说一声,让人捎信送到泾阳王府去。”李复叮嘱说道:“往后,我还是会经常来庄子上这边看看的。”

庄子上这边不留人是真的不行,但是现在李复身边能用的人太少了,不管是老赵还是石头,又或者是小桃,都是他身边的亲信,若是住在颁政坊的宅子里,李复也离不开这些人。

但是庄子上也不能放着不管,还是需要个主事的人。

眼下让老赵找能用的人,成了当务之急。

从田间地头离开,李复回到了庄子上的老宅子里。

进了宅子之后,李复就想到了以前这宅子里的人。

当初也是跟着老赵他们一同在宅子里干活,后来只是没办法了,才把人给遣散了。

“老赵,以前这宅子里遣散的人,还能找回来吗?”李复问道。

当初是因为没钱,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宅子里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了,现在李复摇身一变成了泾阳王,要是当初的人能找回来,还是得尽着他们用。

“我尽量的去找吧,当初他们走之后,也没有留在庄子上,不知道能不能找回来。”老赵说道。

那些人找回来,还是能用的,毕竟当初李复这个主家,也是仁至义尽,卖身契还给他们了,还每人给了一笔安家费。

“你也看见了,眼下,缺人啊。”李复说道:“往后石头要一直跟在我身边,庄子上这边的事情就更没人做了,不行就从庄子上的好人家里挑些人,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到宅子里干活。”

“好。”老赵应声。

老宅子这边因为已经搬过家了,所以后院显得空荡荡的。

今天一大早,石头借着送货的机会到长安城,也去了颁政坊的宅子,如今他也是和老赵还有李复一块又回来了。

他放心不下这宅子里的事儿。

主要是,做变蛋的人和材料什么的,都在这儿。

而眼下,除却陛下的赏赐还有旁人送来的礼物之外,变蛋的买卖是家里唯一的进项了。

今天上午送到长安城的那批货,又结了一大笔钱,一同运送到了颁政坊的宅子里,连带着账本,也都在郎君的书房里了。

“郎君,除却修水渠的事儿,咱们这变蛋的买卖,是不是也该扩大扩大了。”石头好奇的问道:“今天去送货的时候,又被客悦楼的掌柜的催了,想让咱们再多供应一些,不过,前两天,新鲜的鸡蛋的确是不好收。”

“往后就会慢慢好起来的。”李复说道。

一场战争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实在是太严重了。

并不是说真正的打到这边,才会受到影响,就像这一次,即便是没有打起来,也被吓得够呛。

连朝廷都想着迁都了,寻常百姓心里得多没底。

好在他们还不知道,朝中的某些人想着跑路,不管他们了。

不然的话,长安周围,可就更混乱了。

“先把要紧的事情安置好再说。”李复说道:“眼下要紧的,就是庄子上的水渠,变蛋只是顺带手的事,若是想要再扩大规模的话,首先还是人要跟上,其次就是,得在庄子上找地方建作坊了。”

老赵和石头闻言,默默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