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八十五章 :自信从容(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打算明日就召见李复入宫,跟他说说这件事,他也想好了,倒是用不着李复每天都到宫中来给太子上课,隔三差五的来一趟也行。

一个月带着孩子们出去一趟,倒也挺有意义的。

恩,有教育意义。

李世民也认同了李复对李承乾他们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曾经李复跟他说的那些话,他还记得呢。

李世民也在想,未来的大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储君。

对于太子的培养,又该如何着手。

早前李复就说过了,太子的教导,不需要全都是大儒,不需要一直灌输圣人之道。

帝王之道,就不是那些老师能教的。

现在想想,给太子找的这些老师......

李世民又开始反思自己在教导太子上,是否合适了。

曾经李复跟他说过,如今,陆德明又赞同李复的教育方法。

李世民便开始思考了。

或许,李复说的是对的。

孩子现在还小,一切都还没有定论。

想到这些,李世民更加坚定,要让李复也成为李承乾的老师了。

不过在此之前,李复在庄子上建造宅子的事情,孩子们应该也知道了吧。

“承乾,你们在庄子上的时候,见没见过你们王叔新盖的宅子?”李世民看向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认真的点点头。

“见到过,王叔还带着我们去工地上看了,闫少匠也在,是他在主持着建造。”李承乾回应。

“那你如何看待你王叔在庄子上建造那样奢华的宅子呢?”李世民问道:“先前你们王叔可是教导过你们,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这等话。”

“这个,儿臣知道的。”李承乾认真说道:“对此,儿臣的看法是,王叔建造这处宅子,是有好处的。”

“哦?有什么好处,你莫要说,是为了居住更加舒适,这谁都知道。”李世民笑道。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拱了拱手。

“父皇,儿臣认为的好处,并非只是在王叔一人身上。”李承乾目光坦荡,信心十足。

关于这个问题,陆博士问过王叔,王叔也当着自己等人的面,说起过。

而自己听完之后,认为王叔说的,很有道理。

“王叔在庄子上大兴土木,招募的是工匠,并非是徭役,而招募工匠来修建住宅,每日是会给工匠发工钱的。”李承乾说道:“如此一来,王叔便是散财于百姓,百姓得利,而百姓挣到钱,家里就富裕了,手里就有钱了。

大唐有千千万万大唐百姓,千万村庄,在大唐全面恢复国力之际,乡村百姓的富裕,乡村的振兴是朝廷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富裕百姓,对促进大唐乡村发展,提高大唐百姓生活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王叔建造宅子,使得百姓挣到钱了,改善了生活,改善了居住环境,而王叔自己也能拥有新的住宅,因此,儿臣觉得,这是对多方有好处的一件事。”

说白了就是,大兴土木,王叔又不是不花钱。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未来大唐皇帝位置的继承人。

瞧瞧,这才多长时间。

这模样,这言论。

不能说像了,那简直是一模一样啊。

李复那小子!

连长孙皇后都愣住了。

这去了一趟泾阳县的庄子上,这孩子回来之后,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以前在他阿耶面前,可不会如此自信的侃侃而谈,只是他阿耶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虽然也是乖巧懂事,但是却始终少了几分从容和气度。

但是如今来看,长孙皇后仿佛在眼前的儿子身上,见到了曾经的李家二公子,那等神采奕奕,便不像是皇宫中这等环境能养出来的。

长孙皇后心中了然,如此,让孩子们经常跟着泾阳王出宫去转转,真是好事。

若是泾阳王能够答应成为太子的老师,那也是喜事了。

“这些话,是你们王叔说的?”李世民问道。

“是。”李承乾点头应声。

“那你认同吗?”李世民又问道。

“儿臣思来想去,认为王叔说的有道理。”李承乾说道:“钱是王叔花的,到最后这些钱,都是流向了干活的百姓手中,如此,百姓不就有钱了吗?以往,百姓即便是一年四季辛勤劳作,也不一定有赚钱的门路,所赚取的钱财,也只是勉强够养活一家人。

但是如今在庄子上干活,付出了劳动,王叔给予厚待,挣到的钱多了,他们的生活,也就比以往好更多了。

儿臣想,百姓们并非懒惰,只是生活,实属不易。

儿臣和青雀还有丽质,在庄子上的时候,也曾挑水灌溉良田,也曾在王叔建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