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出发前往西蜀(1 / 2)

加入书签

安排好来福,阮书仪又安排了寨子里其他事务,便去准备在路上的吃食。

她不会骑马,也没有武功,原主这具身子还娇弱得很,只能坐马车,尽量快些赶过去。

坐马车去西蜀最快也要十来天,这段时间内必须保证大家吃好,休息好,毕竟他们不是去玩的,而是去救人的。若是这段时间内把身子弄垮了,过去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还会成为拖累。

出发的时间定在后日早上,还有一天半的时间可以做准备。

阮书仪拿出这段时间以来在山上采的干菌子,泡发后切丁,又把来福从小菜园里摘回来的辣椒,切碎后和菌菇丁一起下入油锅翻炒,陆续加入盐和酱油等调味,快起锅的时候,把前两日京都送过来的香芝麻撒了一把进去,菌菇酱便做好了。

菌菇酱不仅味道鲜美,可以夹馒头吃、拌面吃,炒菜也能放,关键是这个东西耐存放,不怕坏,阮书仪做了两坛子。

现在天气热,能带的菜也不多,好在来福聪明,带着家中小厮到河中抓了不少小鱼回来,阮书仪按照上次的法子,又做了一大坛香辣小鱼干。

去厨房后的小菜园转了一圈,黄瓜、豆角结得满满当当的。

阮书仪当即让小莲摘了一些回去,洗干净切成段,晾干水分后,和花椒、八角、冰糖熬制后冷却的水一起倒入干净的坛子里密封起来,三四天后就能吃了。

肉干那些厨房里本来就有,倒是不用刻意准备。糕点类的可以路过吉庆镇的时候去采买一些,也不着急。

炸鸡、肉菜类可以在出发前准备,只能准备一两天的量,毕竟山下比山上热许多,准备多了吃不完也会放坏。

又连夜做了一坛子酒酿,到时候在路上加点水煮煮就能喝。

好在金银花和薄荷叶阮书仪之前就有晒过,直接带上就行。

来福闲不住,又带着人去山上,寻了不少阮书仪爱吃的野果子回来,阮书仪哭笑不得,她们从黑峰寨去西蜀,路上山地居多,不怕吃不上野果子。

阮书仪在这边准备吃食,小莲则在准备铺在马车上的褥子和毯子,还有一些换洗衣物,遮荫防暑用品。

蓝书则在安排寨子里的安防事务,以及通知守在鬼门关下的人准备好马车。为了速度快且舒适,蓝书准备了两匹马并驾齐驱。

阮书仪让他找人用带刺的藤条编织一个席子围在马车外沿,这样既能遮荫防暑,还能防止流民扒车。

立松是采买队的一个小官,自然也听说了阮书仪他们要出门的事,虽然不知道出门是为何,只是他感念阮书仪救了小梅花儿,便特意自荐上门。

蓝书知道这小子的功夫,即便是和自己与蓝宇比也不相上下,那些暗卫不能露面,他若自己一个保护夫人,也不是不行,只是万一路上有什么岔子,夫人不会武,很容易出事,想了想,问了阮书仪的意见后,便同意了。

出发之前,来福又特意找到寨子里的老大夫,讨了些日常风寒风热、消食解暑、蚊虫叮咬解毒的药丸子,还讨了几个防蚊虫的小香包。

阮书仪这才发现自己只顾着准备吃食,倒是把这些必备药品忘记了,到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如果身子不舒服,那可就惨了。

第三日一早,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阮书仪等人就下了“鬼门关”,坐上了提前准备好的马车。

马车里空间挺大,外面铺了厚厚一层带刺的藤蔓,倒是看不出有多华贵。

底下铺了两层褥子,软软的,坐着也不累人。里面还放了一个折叠小桌子,白日里打开可以吃饭喝茶,晚上收起来,再把被褥铺开,马车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床铺。

蓝书、立松和小莲全都换成了普通家丁打扮,阮书仪也收起了那些绸子衣服,全都换成了普通的棉布、麻布衣服。路上流民多,低调为上。

她们出来的早,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还不算太热。

路过吉庆镇的时候,镇子上的早点摊刚开张不久,立松去买了十几个肉包子,又买了二三十个馒头。

早上来不及蒸,而且路过吉庆镇后,便是很长一段荒山路,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经过下一个镇子,阮书仪便交代他多买一些。

阮书仪自己则带着小莲到佟记布庄一次性交了两个月的衣裳样子,又结算了上个月的银钱,拿到了二百八十多两银子,不算多,毕竟上个月还是五月份,天气没有完全热起来,想来这个月会好很多。

阮书仪让佟掌柜帮忙把三十两银子换成碎银,其它全都换成五十两一个的银锭子,自己和小莲分别保存一半。

到点心铺子里买了不少点心,又买了点盐和大料,还让药铺的伙计把花椒、八角、肉桂磨成粉装在一起,到时候在路上打了猎物烤制的时候可以撒上。

采买完毕后,赶在早市热闹起来之前,四个人驾着马车就出了吉庆镇,一路往西。

马车里有个小炭炉,上面一直温着水。阮书仪泡了一壶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