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梯田稻谷丰收(1 / 2)

加入书签

秋日的阳光总是这样明媚又不灼人,萧慕然背部的伤还没好,只能趴在老管家特意找人为他编制的长条软榻上看书,旺财的窝也被移出来了,放在野菊花丛旁边,它正蹲在上面抓蜜蜂。

阮书仪拎着小竹篮在一旁摘野菊花,谢镇州时不时过去帮个倒忙,不是把花捏碎了,就是把植株拔起来了,小莲则把她们摘下来的野菊花洗干净后,放在来福编制的大圆簸箕上晾晒。

夙天师突然过来,萧慕然以为是找他的,正想起身迎客,谁知夙天师跟他点头示意后,就径直走到菜花的阮书仪跟前:“夫人,昨日我夜观天象,怕是五日后,就要落雨了。”

萧慕然:……

倒是阮书仪听到这话蹙起了眉,这一场风波折腾了这些天,她都要忘记稻田里的水稻还没有收割,想来夙天师今日来说这个,也有提醒她的意思。

夙天师的确是来提醒她的,从前南萧军隐入黑峰山后,他年老思乡,便归隐故居,前段日子收到主上来信,请求他帮忙解除夫人的换魂术。

虽然早就听闻,主上已经成家,但他并未对夫人有太多的关注,这个时代的女人,大抵都是如此。可收到主上的来信,他才知道主上对夫人的用心。既是主上在意的人,他自然是要出手的。

可来了黑峰寨,见识了那一场地动山摇的兽军,他才意识到,是自己见识短浅了,主上看重的女子,自是不一般。这几日他住在寨子里,又看见了升降梯、豆腐、珍珠奶茶、红薯粉……甚至还有梯田种稻,他心里对夫人更加敬重。

原本打算处理完换魂术之后就回故居的他,也打消了这个想法,有夫人这等奇人在,南萧军何愁没有重起之日?大禹何愁没有兴旺之日?他老头子当然要趁着自己一把老骨头还能动弹,留下来辅佐夫人。

天下民生,民生之重,夙天师这些年跟着萧慕然,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对梯田种稻很感兴趣,这几天跟着来福跑了好几次梯田,得知夫人还曾经在稻田里养了鱼、鸭子和螃蟹,更是惊奇了,当场就拍着大腿叫好,这方法实在是妙啊!既能松土增加肥力,还能养殖水产,只可惜自己没有亲眼见证,真是太遗憾了!

不过来福还是带着他去养鸭子的窝棚里瞧了瞧,看见一只只膘肥体壮的鸭子,夙天师也算是过了一把眼瘾。

眼下是十月中旬,已经是深秋。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怕是五日之后的秋雨下过之后,天气就会一天比一天冷,必须要抢在雨前把稻子收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几乎家里的小厮都齐聚梯田前。阮书仪看着这一穗穗金灿灿的麦浪,心中感慨极了。她上前摘下一粒稻米放在嘴里咬开,感受到那股天然的米香气,不由得喜上眉梢。

田里的水已经被来福提前放了,又晒了这些天,田里早已晒干。

于是在阮书仪的一声令下,这场声势浩大的“割稻子行动”在来福的带领下展开了。不得不说,当初让来福跟着自己真是个明智的选择,来福聪明,侍弄田地也很有一手,家里的小菜园、小花园还有这片稻田,他都是亲力亲为。现在割稻子也是,手把手教小厮们操作,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

家中小厮多,蓝宇蓝书和立松都去帮忙了,寨子里也来了不少人帮忙,四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终于赶在日落之前,把四亩地的稻子都收割好,运回了家中。

老管家也早在院子里清理出一块干净的青石板地用来放稻子。这个时代没有打谷机,都是人拎着稻杆往地上摔着脱粒,又怕直接在地上摔,会让稻谷蹦得到处都是不好收拾,阮书仪便想出办法,把几块大木板拼凑出一个大木仓,人站在木仓外,把稻子放在木仓里面摔,这样米就不怕蹦出来。

“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的声音响了一夜,为了赶在下雨前把稻谷全部脱粒晒干,只能连夜赶工。

阮书仪也没亏待大家,晚饭领着厨娘们做了一大锅猪肉白菜豆腐炖粉条、蘑菇炖小鸡,猪肉是新鲜打的野猪肉,小鸡也是新鲜的,蘑菇是这段日子厨娘们采回来晒干的,已经在库房里堆了满满几大筐。

阮书仪去库房转悠,又看见春日里腌制的几大坛子酸笋,便取了出来,炖了个酸笋老鸭汤,溜鱼块、红烧肉等几大锅硬菜,料都很足,每人还发了一杯珍珠奶茶,吃得众人兴奋不已,干起活儿来也更加卖力。

人多力量大,终于赶在半夜子时之前,把所有的稻谷都脱粒了。阮书仪半夜披着衣服跑过来看,看见满满几大仓稻谷,心里也是激动不已。

老管家也没睡,喜得双眼都眯起来,见阮书仪和萧慕然过来,便跑过来报喜:“恭喜主上和夫人,这四亩地的稻子,收获了一千二百斤稻谷!”

听老管家这么说,阮书仪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四亩地一共收了一千二百斤,也就只有六百公斤,也就是说亩产只有一百五十公斤。

要知道在前世,嵇康《养生论》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一亩地如果能收10斛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