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穿越以来收获最多的一次抽奖2(1 / 1)

加入书签

“系统,进行第三轮抽奖。”

抽奖指针在一次的左右横摆后停在了工业格上。

“宿主第三轮抽奖获得了金牛位面第三帝国MAN公司汽车生产厂一间。自带厂长、工程师、设计师、技术员和工人九千七百人。配套生产原料、安全生产用品、维修用配件、维修保养设备、工具、润滑油料总计一百一十七万吨。

德国曼集团,成立于1758年。三个字母MAN由公司前身Maschinenfabrik Augsburg Nürnberg(机械工厂 奥斯堡-纽伦堡)的第一个字母组成。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

公元1758年,MAN集团的前身"圣安东尼炼铁厂"作为第一大重工业企业在德国奥伯豪森开业,地处德国重工业之都鲁尔区。

公元1806年,圣安东尼公司与其他两家炼铁厂Gute Hoffnung和Neue Essen合并。新公司被命名为铁矿开采和贸易公司(Huttengewerkschaft und Handlung Jacobi),仍位于德国奥伯豪森,之后公司更名为Gute Hoffnungshutte(GHH)。

公元1898年,GHH、纽伦堡机械制造股分公司和奥格斯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三家合并为奥格斯堡联合机械工厂和纽伦堡机械制造公司股份公司。1908年改名为"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M.A.N)。

至此,MAN公司正式成立。

做为MAN公司旗下专门生产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的生产厂,这间工厂的到来意味着以后的军用卡车的供应有了切实的保障。

第四轮抽奖开始。

抽奖指针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的摆动了几百次后,最后停在了后勤格上。

“宿主获得了狮子位面华夏帝国军用野战炊事车三百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人食物的供给在走过了埋锅造饭和罐头食品这两个阶段之后,走进了炊事车这一新的阶段。

公元1853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坎特·兰姆福特首开先河,将炊事用具装载到4轮马车上,这便是现代军用炊事车的雏形。

美国人于公元1930年发明了第一辆炊事卡车。

公元1937年,又一位美国人研制出半拖挂炊事车。不久,德国汉森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单轴4轮炊事挂车。

至此,美、俄、英、法、德、日、意等西方强国纷纷研制出了自己的野战炊事车,以便这七国军队在前线战场上的热食供应。

华夏帝国六驱野战炊事车由挂车底盘、帐篷、炊事设备、炉具及配套设备构成。车长3.4m,车宽2.2m,车高2. 4m。用于连队或相当于连建制的小分队在野外条件下加工热食。4名炊事员1小时可做150人标准定量的热食。

穿越之时,为了尽可能的多带有用的物资,华夏帝国并没有准备野战炊事车这种高级后勤车辆。在时长三年半的夺取前清全部领土的战斗中,摄魂军前期在战场上是就地挖灶煮食,中后期试过改装现有的货车,成为炊事车。但这种临时改装车辆和专用野外炊事车相比,问题很多,尤其是改装的汽油炉,使用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一不注意就会出事故。加上这种临时改装炊事车速度慢、承载能力小、一次性出餐少,下发部队后仅仅九个多月就受到部队的抵制。有的部队宁愿回到过去的挖灶煮食也不愿使用这种拼凑的炊事车。在这种情况之下,林雪一边收回这型炊事车,一边让帝国研发部研制新一代军用炊事车。

现在,抽到了华夏帝国这型军用炊事车,可算是解决了大问题。

有了这型军用炊事车为蓝本,不但MAN公司汽车生产厂经过测量后可以大规模生产,帝国研发部也可以以此为参考开发下一代军用炊事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