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应变(1 / 2)

加入书签

随着事情的持续发酵,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张三爷酒后SM曹下邳的故事几乎已经被人们淡忘了,而糜家大房二房的故事,却进行的如火如荼。

甚至还曾一度传出糜老二已经不想和糜老大用同一个姓氏的消息,要用他亡母娘家的姓氏,于是一群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开始全方面打听糜芳的母亲娘家姓啥。

兄弟两个争家产你管人家妈干什么,又不是他妈让他们争的,不得不说这大家族对平民的影响力着实是巨大的,上至衣食住行人之本性,下至茶余饭后娱乐消遣。

糜家——

糜竺这个作为徐州权力圈中心的男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两条消息,他的紧急应变对策也做的不错。

在张三爷鞭打了曹豹的第二日,,糜竺便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派人给远在盱眙的刘备写了封信,把情况详细的和刘备汇报了一下,这当然不能算打小报告,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要对刘备负责而不是对张飞负责,特别是在如此微妙的时刻,张飞又打了曹豹这个微妙的人。

你们别看曹豹名气不大,但其实曹豹此人并不简单,他绝对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动的人,在陶谦活着时,曹豹便是徐州武官中的代表人物,就好比夏侯两兄弟在曹氏集团的地位,这种人要是谁动了他,那很多人就可能会跟着一起动起来。

曾有传言,陶谦死时,以曹豹为首的武将派系一度瞩意的接班人是吕布,因为真正解决徐州危机的人其实是吕布,要不是他在曹操的兖州大快朵颐的抢钱抢粮抢地盘,曹操根本不会舍得丢下徐州这块肥肉。

但最终以糜竺为首的文官派系,拿着陶谦的遗旨,并站在道德经济民心等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了刘备接管徐州后的好处,这才顺利的帮刘备拿下了徐州的第一把交椅。

此传言虽未经证实,但能传出这种传言,至少证明曹豹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么融洽。

光就曹豹这人就有这么多理由不能动了,更别提他背后的那个男人了。

从这个男人到徐州的第一天开始,糜竺就一直忧心忡忡,他和刘备的那种担忧不同,刘备这人戎马一生辛苦半世,他不怕失败,失败了大不了从头来过,徐州被吕布抢走的话,他大不了换个州就是了,但糜芳却不能这么洒脱,他们糜家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徐州,他大部分的产业根基也都在徐州,你让他走,肯定不会像刘备这么洒脱。

所以糜竺在传信给刘备的同时,还不忘差人送了两份大礼,一份给养伤的曹豹,另一份自然是给曹豹背后的男人吕布了。

糜竺:“忠叔,和三将军说过了吗?”

糜忠:“已经派人去了三次了,都被门口的官兵拦了下来,说三爷又是宿醉还没醒。”

糜竺:“他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我从不相信一个人未经历重大变故,会改变的如此彻底的。”

糜忠:“老爷,您说会不会是以前没享受过如此奢华的日子,现在原形毕露了呢?”

糜竺:“换旁人或许会,要说他是这种人,我肯定不信的,他和主公情谊看似兄弟但胜似父子啊,主公临行前关照他看好徐州,他绝对不可能罔顾主公所托之事的。”

糜忠:“要不我再差人去求见?”

糜竺:“不必了,既然他不想见我,那就肯定不会见了,最近那个混帐有何动态?”

糜忠:“二老爷还是整日的吃喝玩乐,四处找人打听府邸和地皮的价格。”

糜竺:“忠叔,你说是不是老了?”

糜忠:“大老爷正值鼎盛的年纪,怎么能说老呢。”

糜竺:“鼎盛?我看未必,不管是姓张的还是姓陆的,都没把我糜子仲放在眼里,就连我们的那个混账玩意,我现在也是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糜忠:“老爷,您不是一直说嘛,看的到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看不到的才是最要紧的,二老爷现在能让您都看不透,说明有长进了,您该高兴才是啊。”

糜竺:“对,是该高兴才是,东城的那几块地没露吧。”

糜忠:“没有,都是用的别人的名义做的地契,二老爷说了全都要。”

糜竺:“胃口还是他大,就是怕他吃不下去,100两黄金去掉最近的挥霍无度,怕是也剩不了多少了,这些地还要都吃?派人再去接洽,务必要确定签约时间和违约细节。”

糜忠:“上午的时候去的人已经和二老爷约定好了,初八就去衙门办理手续。”

糜竺:“很好,马二进三,将军抽车。”

糜芳现在就像一个戏法先生,不停在铺垫着前戏,但大家总归想看的无非就是揭晓答案的那一刻,下月初八就是糜芳与陆风约定的揭晓答案时间,至于为什么选择初八?因为初七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将要发生。

张三爷继上一次,宴请了大家之后,似乎还没喝过瘾,和众人约定下月初七再办一次活动,还特别派人去了一次下邳城曹豹府上,向躺在床上养伤的曹豹也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