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三章 江母病危(1 / 2)

加入书签

那天,丁洪亮仔细的听取了苏心兰的建议,最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石塘村。

又过了几天,没等来县里的丁洪亮,村里人又开始忙碌起来。

春耕开始了。

苏心兰等人被分到了种花生的活计。

其他人有的分到了插秧,有的分到了种植红薯,有的也是种植大豆。

东北地广人稀,又遍布黑土地,只要开了荒,甭管种点什么都能有收成。

秧苗和红薯苗是村子里早早就培育好的,一切都很方便。

江诚被分到的活计是种红薯,对男的来说不算是特别重的活。

苏心兰被分到和年素素一组,他们这一组就两个人,苏心兰负责拿镐头挖小坑,年素素负责撒花生种子,当然还负责填土。

两个人都是老搭档的,干活非常默契,跟别的组比起来,也没有落后多少。

不知道是不是心态变了,苏心兰和年素素竟然有志一同的选择不再那么使命的卖力气,一天能挣个满工分就跟满足。

江诚那边以前几乎没有干过什么活计,刚开始有些陌生,不过他和王文杰分到了一组,作为知青院的负责人,王文杰倒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很有耐心的教了江诚该怎么做。

江诚本人也很聪明,凡事一点就明白,因此很快就上了手。

一整天下来他,他竟然也拿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满工分。

整个春耕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彻底结束。

苏心兰和江诚明显的变憔悴了不少。

丁洪亮走后的第二天,苏心兰又和江诚去了镇上供销社买了春装,顺带买了厨房的各种调味料。

当然最重要的猪肉羊肉都没有少。

伙食有保证,也就是平日里累点,其他倒还好。

春耕完了,也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歇歇。

村里人开始把房前屋后的自留地全部种满各种蔬菜,苏心兰也不例外。

拉着江诚把小院的自留地给用铁锹松了一遍,种上了一些日常经常吃的土豆,菠菜,油麦菜豆角,黄瓜等等。

丁洪亮再次出现在石塘村,是带着镇长一起来的。

不光带来了县长的意思,还带来了具体实施计划书。

“李队长,到时候所有的事宜就由你和苏心兰同志安排,镇上会全力配合。

这里有批条,你可以拿着去准备建厂所需的东西。

至于工厂选址,也由你们来定。”丁洪亮把事情交代清楚,就离开了石塘村,他还要去跑下一个项目。

李大河如今可是意气风发,就连他那隐隐可见的亮脑门,看起来也顺眼了许多。

他现在手里有钱,有人,打算趁着没到夏收,赶快把厂房建起来。

苏心兰没办法给李大河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最后还是争取了镇长的一些建议,把厂房的图纸给定下来。

至于厂房,李大河打算就建在距离石塘村不远处的一大片空地上,那片空地上都是石头瓦楞,还需要清理。

至于这些累人的活计,李大河直接安排给了村里的男人们。

干满一天,给算一天满工分。

当然,建厂房也离不开村里的男人们。

一时间,石塘村连同石塘村附近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时隔两个多月,整个厂房才终于完工。

紧接着就该苏心兰出马了,不过这倒是好说,她上次特意留了一个心眼,把那家机器生产厂长的电话给记下了。

如今只需要一通电话,商量好需要订的机器,再把定金给那边汇过去,这事儿基本就算稳了。

工厂正式成立那天,丁洪亮还特意出席了仪式。

那一天,苏心兰被正式被任命为豆制品厂厂长。

从那以后,苏心兰彻底被绑在了厂子里。

江诚如今也早就不再干农活。

他的父亲在秋收之前被平反,又重新返回京市研究所,担任了所长。

江诚的关系也被调回京市,只是因为舍不下媳妇自己一个人留在村里,江诚只把户口转回了京市,但人却留在了石塘村。

苏心兰如今在村里的地位简直可以比肩大队长李大河,不过他压根不在意,只要大队发展的好,他没意见。

其实,李大河此谁都清楚,苏心兰根本就不可能留在青山大队一辈子,她早晚会离开这个地方。

人家丈夫江诚的户口可是已经转回京市了,京市比起他们这个小小的石塘村好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等她走了,青山大队不照样还是由他说了算。

再说了,公社领导已经跟他透了消息,下一任青山大队大队长已经决定由他儿子接任。

至于他一直羡慕的拖拉机,今年年底就能分配给他们大队一台新的。

李大河现如今可是每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