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开设粮庄,宏观调控,印刷之术(1 / 3)

加入书签

翌日。

望夷宫中。

政殿。

“众卿今日可有事奏?”

胡亥坐在主位上打了个哈欠,淡淡开口。

昨日回到宫中天色已昏暗,等用完膳洗漱完毕后,都接近半夜了,今天又要起这么早上朝,连昨日的奏折都没来得及批。

胡亥开始佩服始皇帝的勤政了,起码人家每晚都要批阅奏折,天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的。

“陛下,臣有事奏。”

武将中王启出列道。

“讲。”

“关于东部战事,五日前,上将军章邯携四十万大军已经夺回定陶,并成功活捉了项梁及其一众将领,目前正在守城待命。”

王启说道。

“五日前?定陶离这里不到三日路程,为何今日朝堂才报。”

“陛下息怒,微臣昨日来宫中……”

王启闻言额间冒出细汗,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顿时卡在了那里。

昨日分明是来宫中没寻到陛下……但是此话说到嘴边又不敢再继续说下去,这就好像是在说陛下的不是。

“哦,无事。命章邯继续严防死守,另外加派人手多巩固几条甬道,务必保障我四十万大军的口粮,绝不能被人截获。”

胡亥摆了摆手,开口道。

历史上是发生过秦军运送军粮的甬道被楚人截胡的,直接导致了数十万秦军困死在城池。

所以胡亥不得不防。

“另外,命王离也死守边境城墙,同样多修甬道以便不时之需,再多送一些预防严寒的衣物去,莫要让朕的将士们受了委屈!”

“朕就不信,朕现在手中掐着楚人项梁的性命,守得又跟个王八一样,他们还能飞进来不成?”

胡亥双眼微眯,冷声道。

“微臣遵旨。”

王启说道,随即退回队列。

“陛下,臣有事启奏。”

“大秦日报已初具规模,只是这第一版该记录什么内容……微臣不敢妄自定夺。”

李民出列道。

这些时日李民为大秦日报可算是伤透了脑筋,按照陛下所给的方法虽然成功造出了纸,但是其中杂质太多,并不适合印字。

后来手下的人发现,使用漏斗形状的桶,将含有杂质的纸浆倒入其中,再使其高速旋转,杂质会漂浮在其上层,使用这种方式能去除大部分杂质,做成的纸张完全可以印刷文字,且不影响阅读。

将此消息奏给陛下后,陛下龙颜大悦,在其奏折中批复了赏这个大字。

就凭这个赏字,李民和他手下就从户部领到了超百两的赏赐。

“当然是记录家国大事,边关战事,于我大秦有利的事。”

胡亥淡淡道,随即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

“这第一版可以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记录关于三年赋税全免的好消息,且鼓励百姓多申请耕地用于耕种,凡申请的耕地可终身免除赋税,申请不限制多少,但其原本的耕地不可丢弃否则免税作废,此事务必要写详细且字体要大。”

“第二板块记录项梁已被我军抓获的消息,要凸显我军勇猛,用以震慑宵小,同时劝降东方的一些个别国家及其百姓,只要举家赴秦投降者不杀,且大秦待其与大秦百姓等同视之,同样可享受免除赋税的政策。”

“第三板块记录万林院招揽能工巧匠,凡应诏入城者,朝廷可负责其衣食住行,在通过选拔后入万林院,官封匠才,按其能力可领取俸禄十两到十万两不等,能力出众者可加爵;凡举家入城者,通过选拔后终身免除徭役和赋税,并且由朝廷供养其老。”

“第四板块记录,于全国各郡县开设粮庄,百姓可在粮庄存放粮食,朝廷以市场价支付与粮等价的钱财,百姓后续还可以市场价赎回粮食。”

胡亥说完,朝堂中的众臣皆是回味了良久,有人作恍然大悟状,竖起大拇指,也有人疑惑地问东问西,最后还是没明白。

“陛下,这第一个板块是鼓励黔首耕种更多土地,而原有的土地也不会影响大秦三年后的继续税收,微臣能够听明白;但是这第四个板块……微臣斗胆,为何要鼓励黔首将粮食存入粮庄,还允许其以市场价赎回?”

文臣队列中,一名中老年男子出列道。

“这第四个板块,朕是要将粮食打造成一个调控大秦经济的产业,以此方式变相的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来充实国库粮食。”

胡亥解释道。

“陛下,恕臣等直言,这以钱财换取百姓手中之粮恐怕是不妥,我大秦国库恐怕无法支撑其支出,况且……若是将来百姓都来赎回粮食,那我大秦国库届时恐怕会面临无粮之境啊。”

一名大臣见众人谏言,自己也是鼓起勇气出列道。

“你的想法没错,但是朕并不打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