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投稿(1 / 2)

加入书签

事实证明,哪怕重生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顺利做成的。

比如张一行想投稿,就算知道用电脑最方便,可他找不到电脑。

他记得他

后来升入初中,又

所以张一行只能选择书信投稿。

张一行记得以前一二三年级教室里都有读书角。

所谓的图书角,就是在教室一个角落放一张书桌,摆放一些诸如《红蕾》《当代小学生》《小学生作文》一类的小学生读物。

这些刊物一般都有征稿启事,有类似心里话的几句话征稿,也有几百字的小作文征稿。

张一行决定就从这些征稿启事开始他的写作路。

幼儿园写初中高中文章不现实,但写一二年级程度的文章,一个聪明就能掩盖过去。

而张一行打小就聪明。

张一行的母亲李红玉是个识字的,甚至达到了能读书写信的程度,相比大多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同村人,属于有文化的人。

在母亲的教导下,张一行也很早就开始学识字算术了。

下课铃声一响,张一行便跟在老师身后火急火燎地冲出教室。

二年级教室位于育红班教室后边,仅仅只是隔着一块面积很大的草坛。

二年级一班下课后,张明明从桌洞里抓出一把琉璃球,刚要揣进口袋,就听到外面有人叫他。

抬头一看,原来是邻居张一行。

张明明走到教室门口,“一行,什么事?”

张一行伸着脖子往教室内角瞅,一边瞅一边说:“明明,你们班读书角有《红蕾》《当代小学生》吧,给我拿几本看看。”

“啊,不行,这些书只能在教室里看,不能拿出去。”张明明摇头拒绝。

张一行小声道,“下节课就给你送回来!”

张明明很坚决,“那也不行。”

张一行挠挠脑袋,只好利诱道,“放学回家,我送你几个大琉璃球。”

“一言为定!”

张明明立马跑到读书角,抓起两本刊物就跑回来。

他把刊物递给张一行,嘴里嘱咐道:“放学时候赶紧拿回来,学习委员要清点的。”

“知道了知道了!”

张一行接过两本刊物看了看,一本《红蕾》,一本《向阳》。

“快走吧,别被人发现喽!”

张明明推着张一行离开教室门口,嘴里还不忘对坛边几个同学叫道,“张恒、赵奇,伱们俩等我一下一起玩”。

张一行回到教室自己座位上,翻开《向阳》就快速浏览起来。

里面内容很丰富,小学生作文、童话、诗歌、连环画等各种栏目,最后一页还有征稿启事,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张一行,你在看什么?”

赵金麦探过小脑袋,好奇地问。

“看书啊!”

“让我看看!”

“你又看不懂!”

赵金麦翻了同桌一眼,伸手拿起另一本刊物一瞧,不屑道,“不就是《红蕾》吗,我家里多的是!”

张一行一呆,立刻转头笑脸相迎,“同桌,那你给我拿几本看看吧,别光拿《红蕾》,有什么都给我拿一本。”

“才不!”

赵金麦脑袋拨浪鼓一般摇起来。

唉,小孩子真难伺候!

张一行叹口气,继续低头翻看手中的《向阳》。

赵金麦见同桌没动静了,转头看看他,不禁有点气闷,“张一行,你怎么不再问一遍?”

张一行哼哼道,“我不问,不看了。”

赵金麦气哄哄地哼了一声,推推张一行的胳膊肘,“你过线了,不许过线!”

张一行往回收了收胳膊。

赵金麦开始往旁边挪小板凳。

……

接下来的几节课,张一行除了保持对老师的警惕,基本上就不怎么听课了。

他不时瞥老师几眼,然后偷偷在作业本上写稿件。

但不论怎么小心,次数多了,总有失蹄的时候,最终还是被老师砸了一个粉笔头。

一个粉笔头而已,有着成熟灵魂的张一行当然一点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只是更小心了些。

他一点不着急,可急坏了旁边一直替他提心吊胆的赵金麦。

在张一行挨了一个粉笔头之后,赵金麦一见老师有往这边转头的迹象,就偷偷用胳膊碰一下张一行。

张一行起初还以为她不小心,三番两次后,也就醒悟过来。

所以只要赵金麦一碰他,他就赶紧停下笔假装好好听课。

有了同桌做帮凶,张一行更加肆无忌惮,干脆连看老师都不看了,反正有人替他看。

等到放学时,赵金麦疲惫地趴在桌子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