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 包子(2 / 4)

加入书签

,去武昌参加乡考。独立设置贡院后,就引发了湖南人才的井喷,“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派也开启了二百多年的灿烂: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蔡锷、黄兴、宋教仁、教员 ……,群星璀璨。

但是,自从那个历史伟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广东发展迅猛、日新月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紧挨着广东的湖南却是原地踏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事干。因此,去广东打工,就成了湖南农村人最主要的出路。不分男女老少,都想方设法凑足路费,挤上长途大巴,在路上颠簸三四天,下车就到了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开启人生新篇章。为此,1991年10月26日,雪峰县运输公司率先开通雪峰县至广东惠州的客运班车,方便雪峰县人去广东打工。文修同学中就有一半多已经去广东打工了,没到一半的上了高中,很多也不过是迟三年再去广东而已,就算后来考上学的,大部分人也是去广东就了业。

不管是去高中报到,还是去广东打工,文修那些出门的同学,都要从文修家门前的白米石渡口过河。路过的同学看到文修或者他父母,都会祝贺文修考上中专,跳出农门,吃国家粮了,不再像他们那样还不知前途在何方。

可是文修的体检还是没到。文修去问了邮递员几次,都说没有文修的信。一家人开始急躁起来。

一天早上天还没亮,文修母亲早早起来,叫文修起床,一起就着剁辣椒简单扒了碗剩饭,在鸡笼里抓了一只下蛋的大母鸡,用稻草把鸡爪和鸡翅绑好,提上,跑到白米石渡口喊船巴佬老牛来划船。老牛住在河对岸,可能还没睡醒,等了好久才回了一嗓子,扛着长长的船篙慢悠悠走到渡口。

过了河,又走了几里地,转了三次大巴车,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文修母子到了雪峰县教育局家属院,爬上一栋青灰色砖房的二层,走到一扇门前,轻轻敲了敲。

“来了,来了……谁啊?”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时尚的中年妇女撩起花布门帘,上下打量了一下文修母子,笑容满面地问道。

原来这是文修母亲的舅表哥家,也就是文修姥姥的娘家侄子。文修姥姥兄弟姊妹有八个,姥姥又生了七个子女,这种一对夫妻生七八十个小孩的现象,在那时候的农村是很常见的。

清代及以前,雪峰县境内以中草药、中草医治病,以及梅山教、道教、佛教的法师、巫婆、仙娘求鬼神祛病;民国时期,西学东渐,西医药也开始在雪峰山区域被使用起来,医疗条件逐步改善。特别是1932年实施首例新式接生、1940年开始儿童疫苗接种以后,“产老鬼”(难产去世的妇女)、“豆子鬼”(去世的婴幼儿)大幅度减少,以前常有的“只见娘怀崽,不见崽行路”或“母子双亡”的惨剧越来越少,各种求鬼神祛病的活动也逐渐减少。

特别是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下大力气,从卫生医疗组织体系、医护队伍、设备技术、环境卫生、防治宣传等诸多方面都加强了建设,医疗条件很快都有了质的飞跃,鬼神祛病几近绝迹。

另外,解放后人们安居乐业,人民政府带领大搞生产,注重水利建设、科学育种、精耕细作,虽有“DYJ”和“人民公社”的部分错误,但总体上农村经济是蒸蒸日上的,饥荒的时候越来越少。

因此,从三四十年代开始,雪峰县境内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增长率在六十年代达到高峰。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宣传一对夫妇只生3个以内的孩子。1979年6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发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不久,雪峰县也开始实施延续几十年的计划生育。

文修姥姥娘家就是一大家子。她嫁的远,和娘家亲戚走动不多,“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很多年轻的孩子甚至都不认识她这个姑奶奶了。到了文修这一代,更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了”了,文修根本就不知道母亲还有舅表兄弟姐妹。

“表嫂,是我呀。我是桂莲,茅塘杨家的桂莲。你和三哥结婚的时候,我和妈还一起来的你这里呢。”文修妈妈看到那人开门出来,赶紧应声道。

“哦,是桂莲啊,真认不出来了。我结婚那会,你还是个大姑娘呢,扎着一对大黑辫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跟会说话一样。那天你是最漂亮的,我一直都记得呢。”表嫂一把抓住文修妈妈双臂,拉近了仔细端详,一边开心地笑着,一边说年轻那会杨桂莲,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结婚的那天。

“我还担心你们搬家了,找不到呢,还好地方没变。早就听说三哥升大官了,怎么没搬旁边新楼去啊?”

“升啥官?升个淤罐(农村乘放大小便的瓦罐)!说起来就让人生气。你三哥那性格,你打小就知道的,一直都好像全世界就他最伟大似的,让其他领导怎么想?局里分了好几次房,他都让给老同志了。你看,旁边这栋,去年刚入住的,给我们三室一厅的新房子。他偏不要,说这两室的老房子够住的了,挺舒服。等孩子上大学去了,住大房子还会让我受累,天天收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