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码头选址(1 / 2)

加入书签

要解释清楚,这条狭长的海域的位置,就要从辰语大陆版图说起。

在大陆版图上,戎刃帝国是在中间,地域面积最大。西面紧接着是天清帝国,地域面积是最小的。

戎刃帝国的东面是泰坦帝国,地域面积居中,三个帝国的版块是几乎是相连的。

为什么要说是“几乎”那,是因为三大帝国地域并未撑满整个陆地板块。帝国与帝国之间,帝国和海岸之间,有一些边界的地方属于三不管地带,也叫“无主地”。

无主地地貌条件都不太好,管理难度很大,面积又小,索性就不列为帝国版图范围内了。

逍遥海上的岛屿都算是无主地。

而这条狭长的海域是在天清帝国和泰坦帝国之间的一条海域,天清和泰坦帝国是不相连的。这条海域位于天清帝国的西面,同时也是泰坦帝国的东面。

以上是海域的情况。

接下来是内陆河域,总体来说辰语大陆的内陆河域并不多,只有一条稍微大一点的内河贯穿戎刃帝国,北通禁海,南接逍遥海。

目前所在的这个帝国皇家船厂,就建立在这条内陆河边上。内陆水系并不发达,但并非没有。

这条水路对于戎刃帝国内的水运,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虽然内河不大,但贵在地理位置好,不然戎刃帝国也不会建立这个船厂了。

纪肇的介绍很详细,十分有条理,涉及海域、河域形成的水系网络讲的很具体。

在乾尘脑中,已经大致有了一幅画面,除了禁海是不允许去的,逍遥海、狭长海域和内河形成的水路,都可以作为通航的路线。

特别是这条直通南北两海的内陆河,如果善加利用,这水上运输可比陆地运输,要方便的多,而且运输成本也低很多。

不得不说,纪肇说的内容,全是干货,对于尘霄商会的水陆贸易路线规划,有了极大的帮助。

辰语大陆陆上交通,以马车为主,虽然灵活,但承载能力有限,而且养马的成本也不低。

如果有水陆运输作为补充,尘霄商会的贸易网,能扩展的更大,对于进军天清帝国和泰坦帝国,能有极大的助益。

纪肇,确实厉害,本次前来,收获满满!

“你们若是想要建立码头,那接下来,我就要先说一说目前辰语大陆上码头的情况。”

纪肇不愧是做研究的,思路清晰,客观分析能力极强,这说话的逻辑性十分能让人接受,信息是层层递进的,从全貌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先到后。

越来越发现,不愧是船王后人,和纪肇要么不聊,一聊开就绝对不会后悔,你想要的问的,所有都能考虑的很充分,都能一针见血的点到题上。

听纪肇的介绍,发现辰语大陆上的码头,实在少的可怜。

先说一下戎刃帝国,目前一共有4个皇家的码头,两个是在逍遥海边上,其中一个乾尘一行去过,是渔人码头。

还有一个码头在禁海边上,戎刃帝国有一半以上的军舰停靠在那边,也是为了抵御极北之地的魔族。

其实这百年以来,随着极北之地封印的减弱,不乏有个数魔族冲破封印的情况发生,虽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不得不防,这是一个信号。

随着封印的不断衰弱,魔族突破封印出来的频率越来越多,三大帝国各有禁海边上驻扎军舰,作为大陆的海上防线。

除了海边的码头,戎刃帝国还有一个内河码头在内陆河的中部位置。

而天清帝国皇家的码头一共只有两个,禁海边一个,逍遥海一个,泰坦帝国和天清帝国几乎一样,也是逍遥海和禁海各一个,而且码头都不大。

除了皇家的码头,商会和大商户几乎不太会建立码头,虽然商会和大商户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船,但基本都是以租用皇家的码头为主。

不过三大帝国的禁海上的码头是不允许租用的,仅为皇家舰队所用。

还有就是一些小渔村,会联合起来,组建小码头,不过小码头基本没什么规模,仅供小渔船使用。

以上这些,就是辰语大陆码头的情况,之所以纪肇要先介绍,就是因为这些码头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纪肇建议,如果尘霄商会要建立码头的话,一方面要结合商会货运的运输量和路线,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建立码头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建立船队。充分利用好辰语大陆上已有的码头才是明智之举。

戎刃帝国的皇家舰队有商船、有军舰,所以纪肇对码头的选址经验非常丰富,给尘霄商会的建议也十分中肯。

乾尘和白云之前也大致规划过这个码头选址,本来想是建立在逍遥海边上。不过目前看来,并非最佳位置,经过了和纪肇的讨论研究,初步选在了内陆河的边上,对于运输路线以及后续的码头的联通,似乎会更有优势。

关于商船,白云也向戎刃皇家船厂提交了2艘大型船和3艘中型船的购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