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八章 士气大振(1 / 2)

加入书签

山地辽阔,一马平川,此时格外清幽,每一道声音都能在虚空中徐徐回荡,响彻耳旁。

顾微眸光灼灼,扫视着身旁的众人,声音娇柔,却在黑夜中无比响亮:“老婆婆,边境的儿郎们各个都是英雄,您放心,王爷舞勺之年就已是当代天骄,名声早已传遍大夏,这么多年更是没有秃废,相信他一定会减少伤亡,带大夏的儿郎们平安归来。”

“王妃,您说的可是真的。”老妇眼眶灼红,抓住顾微的衣袖,泪雾迷蒙,声声睁然。

“王妃,王爷真的会把他们安全带回吗?”

“王妃,王爷还是江家的战神吗!”

江家人以武传神,战场之上有勇有谋,无论是边境战士,还是北州百姓,早已将他们视为主心骨。

镇北王不是空穴来风,那是每一代人的见证,只要有镇北王在,定然战无不胜。

见百姓们慷慨激昂的围到顾微身旁,红拂刚要示意暗中的护卫出来,就被顾微抬手制止。

“你们放心,王爷只是因为一些私人事情没有露面,当然王府门口,处置魏家人,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

顾微说完,抬头望着上空,眸光中倒映出一片星海,赫然明媚,璀璨的灯火,寄托着每一个愿望,每一份祝福。

拄着拐杖的老者云声附和:“没错,老王也曾经说过,世子是他们江家人的骄傲,我们应该相信老王爷,相信王爷定能打败匈奴儿,带儿郎们平安归来。”

老者声音洪亮,附带着自信,跟随老王爷征战多年,那种无条件的信任在他心里早已根深蒂固。

老妇“嗯”了一声,带动着众人的情绪,此起彼伏之下强颜欢笑:“是,王爷一直都是我们的希望。”

顾微唇角拧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镇北王府在北州城百姓心中形成了一道不可折断的信任,王爷定然能平安归来。

那名书生咽了咽口水,升起朗朗敬意,手脚慌乱,眼神不敢直视,低头一礼:“王妃词赋浩然大义,文采卓越更数不凡啊!”

顾微眉目依然含笑,盈盈动人,如春日的海棠般娇艳:“大夏才子云云众多,比比皆是,我虽懂书法,却不过尔尔。”

“王妃过谦了,我拂观北州城众多诗赋,却不足王妃的三分之一。”书生一语道破北州城之文学没落。

顾微才华可谓中上,确实可占有一席之地,可在若大州城,绝不敢以三分之一来划分比较。

顾微挑眉,不可否置,语气中尽是疑问,吞吞吐吐道:“这位公子言过其词了吧!”

书生叹气道:“王妃有所不知,北州城以武传承,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像我等舞文弄墨的寥若星辰,学堂都早已荒废。”

顾微笑容尽是,心中不解,看向对面的红衣女子,语气轻和“红拂,这是怎么回事?”

红拂眉头紧蹙,一脸为难之相,低头沉语:“王妃,这奴婢也不知道。”

老者拄着拐杖,只手撑起下颚,一边回想,一边低语:“这个草民倒是知道一些,不过这都是很久的事,以前大夏国力昌盛,为北州城的百姓置办学堂,是大伙自己不愿意就读,历代镇北王忙于边境战事,一切追求自愿,后面学堂就荒废了,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北州城也出现了一些喜欢习文的学子,可谁也不敢开这个口,北州城早已成为民风彪悍之地,没有名师大儒根本就教不好这些学子,可名师大儒谁愿意过来教这一些朽木,说出来岂不为难王爷。”

顾微点了点头,大儒学士,向来自命清高,能做到无欲无求来这苦寒之地教这些从头学起的学子呢。

豪门大户可请私教,贫苦百姓,来而复始,大部分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

紧接着,就有一名妇人说道:“听我夫君所讲,他从小也是喜欢诗词歌赋,只可惜北州城并无出路,只好弃文习武,随军出征。”

顾微的手掌在老妇身上移开,向前微微的迈出两步,低头沉吟:“一个爱好者,要比努力者有着天生的优势,无论习文,或是习武,皆是报效国家之举。”抬头顿了顿,又道:“大家放心,学堂之事我来想办法。”

书生道:“我等只是仰慕王妃才华,至于学堂之事还是算了,王妃还是不要去麻烦王爷。”

王爷征战沙场,性命攸关,生死一线,又去麻烦王爷,他实在是心中有愧。

更何况让朝廷派遣大儒过来,未必能够尽心尽力,也许到时找众多借口挑事,向天子启书文稿。

以民风不可教为由,请愿回京,到时更是让王爷左右为难。

顾微唇角再次勾起,惘然一笑,应声道:“这事不麻烦王爷,而且王爷也未必做的好。”

“王妃,您是说您?”书生满脸雀跃,早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顾微毫不隐晦,眼神坚定 ,不失艳丽,声音袭众人心扉:“你猜得没错。”

“谢王妃。”书生说着当即就跪了下去:“我先代北州城的学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