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 粮草被烧,野利撤军(2 / 2)

加入书签

或只能‘杀马’充饥,当然,这是不得已的法子。

所以,到时候,还得向朝廷要马。

可是,攻打雁门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了成效,结果因粮草之事而耽搁了,使周军得以休整元气。

再想继续打雁门,肯定需要兵员。

以上,就是野利遇乞的想法。

——

野利遇乞撤军之后。

陈阿牛等人,也已陆续返回关内。

卫渊了解事情原委后,给陈阿牛一行人记了首功。

野利遇乞率领的二十万,还有攻打其余城关的十万西夏军,此刻都已撤退。

辽军自然也不可能孤军奋战,索性也就撤了。

至此,

张辅等一众诸将,亲来雁门,为卫渊庆功。

毕竟,雁门这边,是主战场。

也只有这里的得失,影响着全局的胜败。

此刻。

庆功宴上。

不少将士向卫渊敬酒,

“卫将军,您阵斩西夏七员大将的事情,在下可是听说了,当真令人钦佩!”

“还有您草人借箭之事,估计要成一桩美谈了。”

“命人翻越丛山峻岭,奇袭西夏军粮草.不得不说,艺高人胆大啊!”

“.”

面对众人吹捧,卫渊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张辅趁机开口道:

“卫渊,此战,你一举击退野利遇乞,使得夏、辽二军计划溃败,你当是首功!”

“本帅暂将伱功劳记下,待王师凯旋日,本帅再为你请功!”

阵斩七将与奇袭粮仓这两件事,确实算得上大功。

可这草人借箭,实属牵强。

因为在守城战役中,不少将领们都用过。

主要是方便搜集敌军射来的箭矢。

只是,唯有卫渊这次,出了名而已。

酒宴过后。

张辅语重心长的向卫渊开口道:

“两军交战,胜负之关键,在于整体实力。”

“今后,切记不可,再行阵前决战之事了。”

卫渊作揖道:“请老师放心。”

张辅点了点头,

“经此一役,敌军很难向我大周边境发难了。”

卫渊心头一动,“老师的意思是说,野利遇乞很难再发动像样的攻势?”

张辅笑道:“正是如此。”

“我们的离间计已然奏效,当前,野利遇乞最好的打算就是与我军继续对峙。”

“即是对峙,小规模冲突固然是有,可像挥二十万大军攻打雁门的战役,怕是不会发生了。”

若是这般,也就意味着,代州之战,将要结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