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二章 轮胎现(2 / 3)

加入书签

但果然如陈鹏所料,第一块试验品,以失败告终。

也不知是温度太高,还是时间太长。

硫化出来的橡胶直接散成了颗粒状。

毕竟缺少精确的温度和时间测量工具,这也是预料之中了。

好在他还记得,硫化的时间与温度,是成反比的。

也就是说,温度越高,所需的硫化时间就越短。

甚至有时候温度高个十度,硫化时间就要减少一半。

而一旦超过了时间,就会像第一次的失败品一样,破坏了橡胶的分子链。

陈鹏也不急,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他就干脆将三种条件都做出调整。

把托盘降低,温度就自然降低,硫化时间也缩短了一些。

胶不成胶,也有可能是压力不足导致,需要增加压制模具的铁板重量。

于是乎,陈鹏就进入了重复试验的模式……反正他也没别的事。

眼下布庄已逐渐步入正轨,马六在带领着新来的书生和小杂役进行训练。

女织工每天做完晨练,就会埋头织布。

小妾侍李薇,依旧每工作一段时间, 就会在大棚里跑来跑去。

根本无需陈鹏像前世那些黑心老板一样,每小时巡逻公司六十次,一次六十秒。

那老板一整天啥活都没干,就盯着自己的员工。

这样的员工,能工作愉快才有鬼。

因此工作效率极其低下,甚至还会逼得员工变着法子来摸鱼。

花了两天时间,陈鹏终于成功硫化出了第一块橡胶胚胎。

此时的橡胶,还处于相对黏稠柔软的状态,这便是轮胎加工所需要的半成品橡胶。

陈鹏赶紧将硫化成功的温度、压力和时间都记录下来,该做标记的做标记。

后续只需使用更大尺寸的长条形模具,照着这些记录,就能实现橡胶胚胎的量产。

期间他又让小铁匠,做了另一台更大的加热台出来。

还做了一些轮胎的模具,这些模具已经初具轮胎的形状了。

但想要做出轮胎,还需要另一样增强轮胎性能的东西——帘布。

前世的轮胎,如果切开来,会发现横截面并不全都是橡胶。

而是有许多层的帘子布粘合在中间,层层堆叠,以增强轮胎的受力强度、弹性和耐磨度。

那些个帘子布的原材料,是各种化学纤维做成的。

陈鹏虽然没有化纤,可他有麻布呀。

麻纱同样是纤维,而且数量庞大,价格便宜。

更何况,他要做的又不是汽车轮胎。

麻布轮胎,又不是不能用。

只需将麻布裁剪出轮胎的宽度,过一道预浸橡胶的工序,再用两块橡胶将麻布夹在中间,进行二次硫化,便能完全粘合在轮胎的芯里面。

二次硫化的压力,由模具的外框夹紧来施加,直至轮胎变干便硬,即可脱模出成品。

轮胎的二次硫化过程非常顺利,毕竟有橡胶胚胎的经验。

经过三四次失败后,就成功了。

随着第一批成功的两条轮胎面世,整个布庄都进入了围观模式。

“庄主这是在做什么?”

“车轱辘上套的黑色圈圈又是何物?”

“之前看到庄主在做那东西,我还以为是煎饼呢。”

……

一时间,布庄里的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大伙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前来围观轮胎的第一次落地试验。

第一位用上轮胎的客户,便是陈鹏发明的斗车。

“不行不行,太快了太快了,啊啊啊!”牛大力推着斗车,便下意识的用出以前的力道。

然而配备上轮胎的斗车,跑起来那叫一个欢快。

牛大力差点没刹住车,最后还是用的脚刹,才赶在撞墙之前,堪堪停住了。

大伙对牛大力的「斗车漂移」表演非常满意,纷纷拍掌叫好。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陈鹏优先改良这些生产工具,为的就是提高生产力。

无论是护庄队每日必修项目——砍伐竹子老树,抑或是如今多出来的往返阴山收集橡胶树汁。

乃至俘虏们每天都要干的脏活……晾晒臭臭,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来拉车。

陈鹏还专门让小铁匠,打造了一批四个轮子的板车,以适用各种搬运场景。

而随着轮胎的装备,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效率。

然而,轮胎的面世,也只是开发橡胶的次要项目。

陈鹏也只是看到手头上各种条件都满足,因而才优先把轮胎给造出来。

但随着橡胶的点亮,也就意味着活塞能够做出来——蒸汽机的技术壁垒之一,便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