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章 南梁太子(1 / 2)

加入书签

又在医院待了两天。两天来,每次醒来都看到老头在练功,耿乐也感觉到身体恢复很快。想和老头聊聊,又怕打搅老头。

老头说,有话就说。于是,耿乐就边说边看老头练功。老头说着话也照练不误。通过和老头两天多的聊天,再结合老头给他看的那些画面,终于大致了解了老头的基本情况。

按老头的说法,他原名萧统,真是出身帝王之家。他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儿子,在萧衍称帝以后,册立为太子。萧统自幼喜欢佛道之事,十二岁时,就得到道教上清派宗师陶弘景的指导,开始修行道法。

二十五岁时,其母丁贵嫔薨逝。丁贵嫔下葬后,一位擅长风水之术的道士告诉萧统,这块墓地的风水不利于长子。若要破除这种不利影响,可以用蜡鹅等物进行厌祷。蜡鹅是用蜜蜡制成的鹅形物事。那时的人们认为蜜蜡有灵性,可以用于巫祝诅咒。鹅有长脖子,常被用来诅咒年长人物。

萧统是长子,遂派人在母亲墓地的长子位埋下蜡鹅等物。不料,这事很快被人利用。萧统的一个太监,原来很受宠,后来却被萧统逐渐疏远。他心怀不忿,就拿此事向皇帝萧衍告状,说萧统私下用蜡鹅诅咒皇帝。

萧衍老年,性格逐渐变得多疑。在墓地挖出证据后,萧衍大怒,欲彻查太子治罪。后被大臣劝阻,仅处死了提出蜡鹅厌祷主意的道士了事。但,至此父子二人就有了嫌隙。

政争激烈,总有人欲借蜡鹅厌祷一事构陷太子,而萧衍对萧统的疑虑也日渐加深。萧统醉心文学,著作颇丰,又有心修道,对政争并不感兴趣。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发觉自己可能无法摆脱政争泥潭,难免落下被废黜入狱,甚至被处死的下场。因此,忧虑成疾。

无奈之下萧统求救于师傅陶弘景,欲舍弃世俗生活,出家修行。陶弘景知道,他这个徒儿继承皇位之路已经断绝,接下来恐有杀身之祸,也有心拯救,遂授其诈死秘法。

萧统诈死入殓后,陶弘景利用早就安置在南梁皇宫的道教信徒,置换出萧统身体,并助其逃出皇城。逃出来的萧统,来到茅山专心修行,并化名萧墨。

萧墨品德敦厚,素行仁义之事。他不但才智敏锐,悟性也极高,具有利于修行的绝佳资质。因而,陶弘景非常重视这个弟子,经常当面教诲,予以鼓励。

五年后,也就是萧墨三十五岁那一年,陶弘景仙逝,享年八十一岁。陶弘景是当时道教极为重要的人物,道家茅山派的创始人。陶弘景在道家、炼丹和医学多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陶弘景弟子后辈中人才纷纭,对当时社会影响很大。是故,人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仙逝,前来吊唁的人很多,萧墨忙于接待。有一位宾客,看起来平淡无奇,打扮也不像是道士,不与他人结交,也无人认识,也不愿留下名号,只说是宗师旧识。这位客人吊唁完毕,萧墨与他送别。

那人仔细打量了一下萧墨,说,“你倒是块修行的好料子,可惜在这里给埋没了。你我相识一场,也是缘法。送你些许物事和一套修行功法。这些东西本是为你师傅准备的,可惜他未修至元婴境,连金丹圆满都未到,姑且一试的机会都没有。沉迷于俗务,延误了仙机啊。这套功法还未传人,能领悟多少,能否凭本事打通修仙道路,就看你的造化了。”

说完,那人伸出手指在萧墨眉心点了一下。萧墨就感到脑子里“嗡”的一声,涌进了许多东西,一时间头晕脑胀,纷乱不已。

等他手忙脚乱,头脑清醒下来,那人已不见了踪影,唯觉掌心中多了一枚戒指。

回到住处,理清那人传输过来的神念。发现那是一套修行功法,包括详细的注解和修炼的心得体会,还有一些斗战技法和丹药丹方之类。

创立这套功法并给出详细注解说明的这个人,叫天涯散人。之所以说是创立而不是整理或注释,是因为附录的大量注解中,详细说明了修行探索的过程,比如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其他途径产生了什么问题等,里面对比引用了不少其他功法的内容。与其说是注解,不如说是探索创造这套功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显然,这是一套糅合百家之长的功法。虽然没有明说,但天涯散人应该就是这位前来吊唁的不知名访客,毕竟他说“这套功法还未传人”。

在大致了解了这套功法概貌之后,萧墨感到无比激动,甚至是震惊。这套功法居然是一套完整的从凝气境到真仙境的修炼功法,每个阶段怎么修行都有详细描述。说震惊,是因为他之前从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如此清楚的修仙步骤和路径。

他十八岁时就筑基成功,到师傅仙逝时,已经到了筑基后期。他天资卓绝,修行进度算是很快的了,在当时的茅山首屈一指。但是,他了解的修行境界也只到元婴。他所接触的修道元老,从没有谁说过元婴之后的境界是什么,只是笼统地说修行的目标是飞升。什么情况下能飞升,元婴到飞升还有多远,从没有人提起,包括他师傅陶弘景。

萧墨估计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