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宅男出门(2 / 3)

加入书签

这三条底线,坚决不允麾下的百户、总旗们触碰。

至于如何守住这三条底线不允底下人跨过,倒也简单。

底下的百户、总旗们如何查案,他的确无法实时追踪、日日过问。

但他们的无常簿以及结案卷宗,终归是要汇总到他这里的。

总不能日日都往外跑,却什么都是白纸一片吧?

每当杨戈发现有疑点的卷宗和无常簿记录,他都会将其挑出来,递给方恪那一个百户所的旧部去核查。

他不曾掩饰自己核查卷宗和无常簿的举动。

方恪在杨戈和沈伐这两条金大腿,与一众无甚交情的同僚之间,也不难做出抉择。

方恪家中五代人皆供职于绣衣卫,对于绣衣卫里的那些见不得光的弯弯绕、灯下黑,他可谓是门清儿……

从杨戈正式履职上右所千户至今,已经处理了三个百户、五个总旗。

情节最严重的一个总旗,见色起意、杀人夺妻。

杨戈连人都没押回北镇府司,直接在上右所就拔了他的绣衣牛尾刀,将其押解到东城门外他立下的那块入城碑前,当众执行了家法,那个总旗才挺到一半儿就了了账,快马加鞭上阎王爷那儿报道去了。

事后杨戈只是被焦头烂额的沈伐写信埋怨了一通,顺带罚了半年的俸禄……

然后就啥事儿没有了!

简直惊掉了一地等着看好戏的百户、总旗的眼珠子!

自那以后,连两个副千户与杨戈说话时,都言必称大人。

傻子都看明白了,这个杨戈,妥妥就是下一个沈伐……

这种煞星,谁跟他顶牛谁死!

磨合至今,上右所的百户、总旗们,也差不多已经摸清楚自家千户人大的脾性了。

既知道啥时候可以下重手往死里盘人,也知道啥时候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搞出人命。

还知道什么银子送过去自家千户大人会收,什么银子最好连看都别多看一眼……

实在吃不准的,还知道带着好酒好肉去贿赂方恪。

当然,事情到了方恪那里,与到了杨戈这里就没啥区别了。

……

杨戈整理着囚牛绣衣,缓步从寝房里走出。

方恪侯在门外,双手将半脸面具呈给他。

杨戈接过半脸面具扣在脸上:“有哪些人赶回来了?”

他举步向中庭行去。

方恪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回大人,左大人、秦大人两位副千户大人都回来,二连刘永光、四连张凯、五连吴剑星、七连周建、八连严迁、十连李武,六位百户也都回来了。”

“挺齐啊!”

杨戈讶异的看了他一眼:“加上你们一连,今儿饭堂有七百多口子开饭?”

一连二连的番号,是他给麾下这十个百户所编的。

大魏军制的番号,只精确到卫一级,到千户所这一级,番号就十分混乱了,有的以甲乙丙丁为名、有的以前后左右为名。

例如杨戈所属上右千户所,就是以“前后左右中”为名,上右所的准确全称应该是“绣衣卫北镇府司右千户所”。

而上右所前边的这个“上”字儿来,是因为绣衣卫乃天子亲军,特地加上去以作区分的,喻意“上位的右千户所”、“御驾右边的千户所”。

到了百户所这一级,番号就已经不再只是混乱了,而是压根就没有!

有辖地的百户所,就以辖地命名百户所,比如先前的绣衣卫上右所路亭百户所。

没有辖地的百户所,就直接以百户的姓氏命名百户所,比如方恪率领的这个百户所,就可以叫做方官百户所。

百户所都这样,下边的总旗、小旗两级,自然更是一团乱麻!

大魏的将校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军制,既不觉得这样混乱,也没有改进的想法。

杨戈可就太难受了。

以前当总旗和试百户那会儿,底下人数少、人头也熟,他还勉强转得过弯来。

如今做千户,手底下千把号人,他脑子就经常转不过这个弯来,时常混淆人名和队名。

好几次只想召一个百户过来,结果却召来了整个百户所一百多口子人……

在经过好几回口误后,他一气之下重新给自己麾下的十个百户所厘定了番号。

百户所称连,从一连到十连。

总旗称排,一连两个排。

小旗称班,一个排五个班。

甭管人数对不对得上,也甭管现代军制能否适应冷兵器战阵……

反正杨戈是舒坦了。

看自己手下这千把号人的时候,也不再是黑压压、乱哄哄的一团。

而是眼睛里仿佛自带表格一样,一眼看出去就知道有几个连几个排。

至于上右所的百户、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