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 君臣博弈(2 / 3)

加入书签

一根条凳坐到床榻前,忧愁的低声道:“断粮了,铺子里那点存粮怕是挺不了多久了…”

刘家粮号的摊子早就铺开了,按照杨戈先前计划的那样,总店设在京城,和全国各地的大粮商打交道,但主要做路亭这边的生意。

有杨戈这一层关系在,再加上刘莽走的是利薄多销的路子,短短一年间刘家粮号便已掌握了路亭半数以上的粮市份额,日进斗金!

这回受雪灾影响,所有粮食渠道的粮价都在往上窜,刘莽为了稳住路亭的粮价,频繁往返于京城、路亭,忙得是焦头烂额,连老掌柜病重卧床,他都没办法整日守在老掌柜床前尽孝。

“断粮?”

听到这两个字儿,杨戈条件反射的拧起了眉头、眼神一沉:“又有人囤积居奇?”

刘莽听到这个‘又’字儿,立马回过神来,迟疑着摇头道:“不清楚,我目前还没有收到风,我所知道的是当下有些地方的粮运不过来,又有些地方的粮在北上…可能还是咱家出货量太小,人家瞧不上咱家这点小买卖。”

杨戈:“你确定?”

刘莽:“不确定!”

杨戈:“京城那边情况如何?”

刘莽:“京城那几大粮号还能正常出货,就是这价格嘛…也是一天一个价儿。”

杨戈:“你手里的粮,还能挺多久?”

刘莽:“按照以往的出货量,倒是还能挺大半个月,但粮荒是个啥情况伱也见过,涨价吧,丧良心、砸招牌,不涨价吧,所有人都一窝蜂的来抢粮…我正愁着呢,今儿铺子都没敢开门。”

杨戈拧着眉头一手轻轻的敲着座椅扶手,很快便说道:“不能关门,也别涨价,限购,以路亭户籍为凭,平均一个人每天能买半斤粮,另外再设两个粥棚,每天多熬几锅粥放出去…你去县衙找胡强,让他们派人配合你,凡是钻空子,一律严处!”

刘莽吓了一跳:“没必要这么大阵仗吧?这都开春了,说不定过几天粮道就通了!”

杨戈看了他一眼,沉声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短时间内粮道通不了怎么办?万一你抢不到粮又怎么办?万一是真没粮又该怎么办?”

刘莽想了想,起身道:“我晓得了,就按你说的办。”

杨戈:“你顺道去一趟上右所,让方恪过来一趟。”

刘莽:“成!”

“粮呢?”

昭德帝赵鸿暴怒的抓起茶碗砸在金銮殿下,摔了个粉碎:“朕问尔等,含嘉仓的粮呢?”

此刻并非大朝会,金銮殿下只有十余名内阁、六部红袍重臣在列,茶叶汁水夹杂着破碎的瓷片夹杂在他们脚边飞溅,人人皆满面惊惶,然低垂的眼睑下,一双双深邃的眼神却古井无波。

赵鸿扫视了一圈,见无人出列回话,不耐的一拍御案怒喝道:“都哑巴啦?说话!”

少顷,一名相貌堂堂、下颚蓄着三寸清须,官袍补子上绣着二品锦鸡图案的文官出列,揖手道:“启奏陛下,含嘉仓储粮已不足八十万石,为保京师平稳,万不可再轻动!”

含嘉仓位于洛阳城内,乃大魏第一粮仓,最大储量可达五百多万石,巅峰之时,含嘉仓一地储粮便占据了天下储粮之半!

赵鸿俯视着这名文官,一句一顿的喝道:“朕问的是,含嘉仓的粮,哪里去了?”

殿下文官抑扬顿挫的大声回道:“回陛下,自王阁老推行‘一鞭法’以来,每岁岁收银两每岁逾多、实物每岁逾少,含嘉仓所储之粮入不敷出,再加上近十年来边关粮草消耗每岁激增、历年赈灾补不足耗,先帝又新立京营,京师多出十万将兵人吃马嚼,含嘉仓一仓之粮随之每况愈下…臣曾数次上书痛陈‘一鞭法’之弊病、边关粮耗激增之隐患,便是心忧今日之患!”

他声嘶力竭、痛心疾首,可字字句句却都在甩锅:‘与我无关、是你爹执意要这么干、我提醒过你、都是王江陵的错!’

“不愧是户部尚书!”

赵鸿怒极反笑:“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盘…可我父子将我大魏的家交给你管,你就只管出不管进?那朕要你何用!”

说到后边,他突然拔高,愤怒的咆哮声如同狮吼般在空旷的大殿内反反复复的回荡。

殿下那文官应声跪倒在地,叩首道:“老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其余重臣也尽皆垂下头颅,身形晃动,似惊惶不已。

赵鸿一拍御案:“责罚?砍了你,能给朕流出粮食吗?”

“臣知罪…”

“朕限你三日之内,给朕拿出缓解粮荒之策,否则,你就祈祷你的脖子比铡刀还硬!”

“陛下…”

“滚出去,一群饭桶,统统给朕滚出去!”

“臣等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重臣揖手行礼,转身鱼贯退出大殿。

赵鸿目送他们离开,眉宇的怒意随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