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章 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2 / 3)

加入书签

要说李亦发挥出来的地方很多倒不见得,也不算特别惊艳,但陈志明还是高看了他几分,悟性很不错。

陈志明说李亦身上有一种模仿痕迹,其实只是一种比喻,倒不是真的认为李亦是在模仿着谁来演戏,毕竟《庆余年》可没有原作给他参考,除非在他的脑子里就已经有人先演了一遍。

陈志明认为这是一种演戏习惯,而习惯是很难更改的,李亦在知道问题后的

还有李亦的台词也很让人满意。

声乐和台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亦的台词功底很是不错。

“不错,你就按这种思路演,不会差的。”陈志明点头称赞了一下。

实际上,他很惊喜。

其实他对李亦的表演水平并不了解,直到现在终于是松了口气,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毫无疑问,李亦的态度是真正想把这部戏给拍好,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老实说,陈志明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过像李亦这样诚心请教表演的年轻人了。

现在圈内的年轻人,对待陈志明这种德艺双馨的老戏骨,私下里大多不敢主动交谈,更别说请教了,心里发虚,生怕会被批评。

也有不少脸皮厚、说话好听的年轻人,但可不是为了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那都是奔着打好关系,给他们介绍资源的目的。

李亦这次上门,就单纯是为了请教演戏方面的问题,陈志明是越聊越高兴,简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亦也是受益匪浅。

两人相谈甚欢之时,陈志明的老婆回来了,是个长相普通,但气质却让让人觉得十分温暖的中年妇女。

显然是不认识李亦的,刚认识就打听李亦结婚了没,说亲戚家有个做音乐老师的女孩儿交换个联系方式认识认识。

得知李亦已经结婚后有些可惜,但更多的还是高兴,这孩子不错,长这么帅还结婚这么早,不像他们家老陈,风流过了才懂得收心。

这话让陈志明尴尬地开始咳嗽,好不容易维持起来的老前辈派头一下子荡然无存。

但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李亦被留下来吃完午饭,又和陈志明请教了一阵子才离开。

“这孩子不错,以后有机会你可以帮帮他。”

陈志明的老婆不是圈内人,但嫁给陈志明之后,也和许多娱乐圈的人打过交道,知道都是些什么德性。

以前也有不少人来拜访过,带上门的礼物更是五八门,无论是多珍贵的都有。

可都是带有别的目的,不是想和这个认识,就是希望陈志明帮忙运作一下剧组。

总而言之心思都不太单纯。

但这也无可厚非,陈志明的老婆也觉得很正常,不说娱乐圈,成年人的世界不就是这样吗?

可是李亦的目的可太单纯了,她坐在旁边听了很久,这孩子就没别的事,只一个心思地请教演戏的问题,而且演的还很不错。

至少她看着不尴尬,听到这孩子说台词,要与这个世界的道理斗一斗,还怪心疼的。

而且,李亦全程不卑不亢,有礼貌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不让人厌烦的姿态,着实让人欣赏的紧,看起来也不像是忘恩负义的人。

“老陈,听到没有?”

“你说什么?”和李亦的一番交流,陈志明也觉得自己对庆帝这个人物有了更多的体会,正在脑子里复盘,一时间并没有留意到妻子的话。

“我说,以后有机会帮帮这孩子。”

陈志明的老婆十分有远见地说道:“这孩子不卑不亢,张弛有度,说话也很有逻辑,最主要人长得帅、戏也不错,日后必成大器,有机会帮个忙,也算是结个善缘。”

还别说,媳妇的眼光还怪好的嘞

闻言,陈志明面色古怪地跟媳妇说了自己下一部拍的电视剧,是由一家叫繁星的公司出品,总投资快两个亿,然后,李亦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从陈志明那回来后,李亦找回了表演天才的自信心,并且觉得自己进化了。

当然,他没飘,毕竟以前他也认为自己是天才来着。

反而是更认真地琢磨起了角色,更准确地说,是训练提升自己的专注力,让自己在演戏的时候,不去想起原版的表演。

这对带着“金手指”的李亦来说还挺困难的,在饰演范闲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起一切,虽然很快地又将之抛到一边,但总归没能百分百的投入进角色里。

李亦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都没有适合自己的,最后,他根据“记忆宫殿”给的灵感,自己给记忆“上锁”,还真起到了一点作用。

记忆宫殿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是一种路径记忆法,将记忆和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放进去,分门别类,以此来达到记忆的效果。

而李亦的做法呢,就是将记忆扔进种满了芹菜和折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