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班师回朝(1 / 2)

加入书签

不回去的话,他年羹尧的人头迟早会落地。

他虽然平日里看起来比较一根筋,不擅长心计,但是在雍正的手下以汉人的身份一路成为权势最大的将军。

他年羹尧靠的可绝对不是自己那个做皇贵妃的妹妹。

也就是这些年的日子过得让他感觉有些过于的舒坦了不然的话,这种事情他年羹尧早些年都能提前预料到。

不过现在的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回去他年羹尧就会死,回去最多也只是自己手下的军队被打散一些罢了。

二者取其轻,年羹尧还是认为自己的性命更重要一些。

现如今雍正手下的官员中他年羹尧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他妹妹已经在后宫成为了除了皇后以外低位最高的女人。

只要他活着回到京师能解决雍正目前遇到的危机。

那么他的地位将更加的稳固,整个朝堂乃至于雍正的后宫都将是他们年家人说的算。

所以年羹尧想到这一点之后根本没有特别的犹豫,直接就在心中做出了决定。

况且他也不认为大明能真的想要将大清给彻底的灭掉。

毕竟对于大明朱家人来说虽然这里的土地确实不错,但是以大明目前的实力状况来看,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彻底的将这里掌控。

这里距离大明的都城太远了,即便是朱棣将大明的首都定在了北平也一样。

北平距离这里还是有相当的一段距离的。

朱棣要是在北平发布命令,估计到这里也需要几天的时间。

到时候诏令早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模样了。

距离越远,皇帝对当地的掌控力度就越弱,这已经是一个定律了。

即便是大清看起来掌控了相当大的一片土地,但是实际上能真正掌控在手心之中的也就只有中原的那一块罢了。

要是真的打下来就算自己的土地,那么大元和大唐将会是世界上拥有最大土地面积的国家。

事实证明打下来和彻底掌控在手心之中根本不是一回事。

即便是大清败了,大明也需要找一个这片土地的势力进行扶持。

对于较远的国土,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么做的,让他归属于自己的名下,平时多给一些赏赐,多扶持几个来让他们自顾不暇。

而现在大清就是最好的扶持对象,虽然实力不行了,但是毕竟底子还在。

更重要的是在这片土地上如果大明不来的话,这里的百姓还会将大清作为华夏的正统。

这样的话正统依旧掌控在它们的手中。

正因为如此,年羹尧才判断大明绝对不会想要让大清彻底的灭亡。

不管之前大清杀了多少的汉人,对于皇帝来说那不就是一团数字吗?

大清的皇帝对于这些百姓从来也不是特别的看重,想必大明的皇帝也是如此。

反正对于皇帝而言百姓这东西只要修养一段时间自然会源源不断的出生。

死了几万,几十万又能怎么样?

大不了再从民间招人上来就好了,这种东西不是随时都能招上来的嘛。

虽然年羹尧其实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毕竟他就是从小兵一点一点的做起来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为了一口饭吃真的会有源源不断的穷人家的儿子愿意来进入军队中赌一个机会。

毕竟不赌的话是真的会饿肚子的。

赌了还有一线的生机活路,万一在战场上立下了功劳,他们甚至还能对自己的家人进行一点援助。

他慢慢的也习惯了至少对他这个做将军的来说肯定是有益的。

很快年羹尧的命令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军中,军中的士兵就开始收拾行囊。

对于他们这群最底层的士兵来说他们死守在这里心里的压力也很大。

自己一直认为自己加入的是正统军队,但是对面可是他们的老祖宗。

底层的士兵大多都是汉人,女真人只要愿意加入军队至少也会从小头领做起。

对面的大明士兵一直骂他们认贼作父,为屠杀汉人百姓的异族作战。

要不是年羹尧每日都会派人来到军中进行振奋人心。

估计这支军队也会散掉了。

全靠女真人来作战根本没有办法抵御大明的军队。

他们这边是死一个少一个,根本没办法快速的进行补充。

所以大清的主力还得是靠汉人百姓。

他们人数众多,即便是死了也能快速的进行补充。

所以年羹尧很重视大清底层汉人士兵的士气。

只要他们的士气不散他们这场仗就还能打下去。

等到年羹尧穿好自己的甲胄之后,所有的士兵就已经集合完毕了。

年羹尧冲着所有的士兵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