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就这个事儿啊(2 / 2)

加入书签

“哎!你小子不知道啊!咱们这大唐初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若是那帮子家伙知道朕手里有这么多钱的话,估计会吵闹着同朕要钱的!”李渊看着陆辰,直接苦笑了一下说道。

李渊这话可不是瞎说,随着产铁量的增加,相应的用钱的地方也变多了,那民部尚书萧瑀和兵部尚书屈突通可是时不时的找李渊诉苦说钱不够用,除此之外,工部尚书武士彟也时不时的找李渊要钱,直接把李渊搞得也是很头大,若是知道李渊突然多了两万多贯,这三个老家伙指定得跑到李渊这里来要钱。

粮食从隋朝留下的还很多,但是钱这个东西还真就不多。

李渊这么说,陆辰倒是毫不意外,要说大唐有没有钱,有,但是不在朝廷手里,也不在皇帝手里,在世家手里,而且,这个时期的唐朝是没有盐铁税的,至于商税也不高,甚至由于战乱,现在大唐究竟有多少人口都是未知数,世家藏起来了财富,躲避战乱的老百姓也藏起了财富,这就相当于“藏富于民”了。

刚刚经历战乱,李家又想与民生息,这也就造成了整个大唐初期,最穷的是朝廷,是皇家,而朝廷又是到处要用钱,自然而然,这财政就肯定要有些捉襟见肘了。

陆辰记得,这个时期,李渊是不给官员发放俸禄的,而是整出来一套独立于税收之外的自我经营财政体系。对于官僚,政府不进行发放俸禄,也不拨给办公经费,转而给这些官员一些公廨田和公廨钱,让官员用这些田地出租,自己再收税。让官员拿着这些钱去放高利贷,赚取利息,从中获取他们的俸禄。

这种方式看着似乎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后来证明无疑于“饮鸩止渴”,根据官员的爵位大小授予他们一部分永业田,这一部分的田地可以传给后代。

根据官员的职业,政府再授予一份职业田,这一份土地是让官员解决俸禄和办公经费的,官员离任之后,必须将这部分田地交给下一个官员。看似公廨田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不少的问题。

这些官员可都是读书人,从出租到收税,这其中的过程并不简单,再加上生产出来的粮食,如何运输,储藏和买卖,这些都是技术活,如果没有一点商业头脑,是很容易经营失败。

以至于很多官员没有俸禄,但是随着官员的增多,职业田就变得越来越多,占用百姓土地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不会停止,到最后老百姓手里没了地,吃不饱穿不暖,不就又开始造反了么!

不过现在这个方法却是能够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陆辰虽然有心想要改变,但是这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改变的,上行下效,想要整个扭转过来,那困难可想而知,再者说了,这种事是需要契机的,至于这个“契机”在哪里,陆辰早已经准备好了。

“陛下,为何不征收商税呢?”陆辰看着李渊问道,陆辰本来是想要把“盐铁税”这个事给提出来的,甚至都想说,若是把这“盐铁”都收归国有,那朝廷不就有钱了吗,不过陆辰转念一想,现在的“盐铁”可都是把持在世家手中,若是冒然提起,只怕会起反效果,因此陆辰就提出了“商税”这个概念。

“商税?”听到陆辰的话,李渊直接苦笑了一下,“谈何容易啊!你有心为朕分忧,朕很欣慰,但是现在大唐内部真的稳固吗?若无稳固之基础,谈何商税呢?”李渊看着陆辰反问道,而李渊这一句话,也是让陆辰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