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楔子一 最终一战(2 / 4)

加入书签

称呼都督的,基本都是中军都督府的将领,他们习惯了称呼柳新为都督。

称呼柳新为大帅的,则是从其他军中调拨而来。

“大家都别站着了,坐下说话吧,这草原上的天气真冷啊,我这帐里碳火足,正好今日议的事多大家可是有福了。”

柳新一句玩笑令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至少也不板着一张脸了。所有人纷纷落座,然后便有副将给诸人分发了一本册子。

“里面是军需情况,草原地理,北蛮战将情报等等信息,这一次出征北蛮,陛下亲征,出发前是发过誓,不破北蛮不回帝都!陛下如今的身体情况不太乐观,如果陛下在北伐过程中出现意外......我们便一个都别活着回去了!因此我们五军都督府出发前碰了个头,商议了一下,决定这一次务必要速战速决,快速的解决北蛮!”

柳新这边刚起了个头,还未问话,便有一名将领起

身:

“大帅!”

柳新抬眸,这人是西军都督府的指挥使,正四品武将,姜崇。

这人年纪比柳新也大不了多少,但却已经是一卫指挥使,也算得上是年轻有为。

而他与柳新之间还算有些渊源,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者之间并无交集,如果不是这次北伐,两人也许暂时还很难相遇。

如今柳新和姜崇被誉为朱广孝和拓跋云汉接班人,柳新深受拓跋云汉的赏识,柳新对拓跋云汉亦是执弟子之礼。而姜崇则是干脆拜入朱广孝门下,成为朱广孝唯一的入门弟子,随后进入军中,从底层做起,若非起点低,如今的成就或许不在柳新之下。

但姜崇一直以来都似有若无的和柳新进行着角力,他最不喜别人拿他和柳新放在一起做比较,如今更是到了动不动就要反驳一下柳新的地步,不过有的时候他的话也在理,因此柳新也拿他没办法,其余人自然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姜崇见众人神色中多少带点戏谑,知道又是在看自己和柳新对呛,但其实他本心并不是那个意思,他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帅!我认为我们现在不能一味求快!”

姜崇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不是反对柳新,而是对现在的方针有点不一样的意见。

“那你说说你的想法,我们今日在此就是来商议的。”柳新显得不疾不徐,非常的稳。

姜崇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首先,此时大

雪连天,可以说所有的道路都难以前行,更别说在大雪覆盖的平原上寻找方向也不是我们所擅长的。雪雾的天气令视野变得极差,大队人马前进,若是方向上出现了差池,整个军队就会成一团散沙。这是第一点,目前的天时地利对我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便是人和,我正阳三路军马三十余万众,为之征调的民夫人数超过二十万,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国内早就怨声载道。不过我们既然已经出发,箭已离弦,已是定局之势。但我们切不可继续让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说的难听些,三路军马一旦有一路军马出现问题,对于国内的最后一丝安定也是破坏性的,到时候谁都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国内本就刚刚解除南患,尚未完全安定下来,此时起刀兵着实是不妥之举!”

“那你现在说这话已是于事无补,不是浪费我等的时间吗!”一个浑厚的声音道,姜崇循声看去,正是柳新帐下大将,都指挥佥事赵少雷。

此人和柳新的关系莫逆,战阵上是一把好手,勇猛无畏,皇帝陛下也曾夸奖他是当世虎将,作为柳新的副手,这人此时已经听不下去,只觉得这姜崇逼逼叨叨的讲的都是废话,于是出言喝止。

赵少雷的官职比姜崇高一级,如此这般插嘴,这姜崇倒也拿他没办法,因此只能当做没听到,继续说道:

“大帅!末

将说那么多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太过急躁,只能徐徐图之,这样才能把战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那赵少雷见姜崇还在继续说着废话,不由得急了,起身就欲出言,却被柳新伸手按了按压了下去,柳新站起身说道:

“姜崇说的没错,这一战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样都不占,但是此战其实已经关乎我正阳国运,有些事情你们可能不清楚。西方蛮荒之地的更远处,有一国家名曰神圣罗马,锦衣卫这里也是因为一次意外才到了那么远的地方,这才令我国知道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便是,我们的卧榻之侧,竟还卧着一头猛虎!甚至不只是猛虎,而是一条体型庞大的蛟龙!初步探查,锦衣卫回报的消息是,这个国家至少带甲百万,人口过万万,体量上堪比我正阳,但对方已经和平百年,积蓄了多大的力量恐怕只有上天知晓!”

柳新此刻吐露出来的消息令帐内原本有些剑拔弩张的气势猛地一滞,随后被一种不可置信的情绪替代。

“都督!你说的这是真?”赵少雷性子最是急躁,此时也忍不住出言询问!

柳新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