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章:制作竹简得父夸(1 / 2)

加入书签

兄妹二人到达目的地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巨大的苍翠的竹林,风浪中发出莎莎的声响,二人进入竹林百步,看到一片巨大的岩石,岩石上有山民搭建的简易窝棚,这里是山民采伐山竹时暂时的息身之所。巨石所在位置竹子稀疏,正是一个伐竹的好地方。

附近山民所用的许多物品都是用竹子制作的,比如竹筏、竹椅、竹床、斗篷等,还有二人背上的背篓均是竹子制作。

转过窝棚,杨婵看到屋后光滑的巨石上放着一片片的竹片,有的还是绿色,有的已经发黄变干了,更有一些干燥的竹片被杨戬用结实的韦编草绳串制起来,或卷或展的放在一起。

“我发现在编织好的竹片上写字不是比在木板上好多了嘛!它相对木片容易制作,又比木片携带方便,还容易编织成书册,简单方便,我给它取名竹简,你说何不用他取代木板木犊呢?”杨戬开始介绍自己的创作。

“你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杨婵问道,看着这么多的竹片,应该用了不少时间吧。

“从上个月就开始了,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问题,经过多次改进,这才像点样子,我想以后父亲就可以把医术心得写在竹简上面啦!”杨戬骄傲的说道。

他虽然性格调皮活泼,但同时也内敛隐忍,这两者并不矛盾,他虽然仍是个孩子,但却能坚持着在完全大功告成前隐藏不露,这也是他日后成就不可限量的内在原因。

“那什么时候让爹娘知道?”杨婵问道。

“等我今天把《神农本草经》抄写在上面后再送给父亲,他自然就知道啦!”他把《神农本草经》取来看了几遍就还给父亲了,因为他已经全部记熟了。

“我也要写,我要把娘经常给我们唱的那首儿歌写在上面,然后送给娘!”杨婵兴奋的叫嚷。

“好,等写好后,我们一起送!”两个孩子愉快的约定。

说干就干,杨戬取出两副竹简,又从背篓里取出两个青铜刀笔,两人就着石桌艰难的刻画起来,虽然也有用毛笔的时候,但笔墨取用不便,许多在外的时候便使用刀笔刻画。

杨戬只刻画了本草经起篇内容,寥寥百余字,却非那么容易,时至正午,仍不过完成了一半多,杨婵手上无力,更加的慢,好在儿歌内容不多,也已完成大半。

杨戬擦了擦汗,起身道:“我们先做些吃的来!”

两人分工合作,杨戬自窝棚内取出陶罐陶碗,拿出生火工具,那是一个木架子和一根两头绑有木柄的坚韧绳子,将一根粗细恰当的圆木插入架子的上下两层木板的孔洞内使其不能左右游移,将下端插入引火软木的槽孔内,孔內装有草绒易燃之物。

杨戬将绳子自圆木中间缠绕几圈,拿起绳两端木柄,左右牵拉,牵拉的力道速度亦有讲究,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渐渐的引火软木槽孔内冒起青烟,袅袅缭绕,很快烟中显出火光来,一边捡柴归来的杨婵迅速取来干燥的蒿草覆上,小火变大火,将取火工具收起,又将干细木柴加入,上面架起粗大木柴与陶罐,将取来的山泉水倒入。

杨婵照看火势,杨戬迅速将野兔剥皮清洗,用青铜短剑将兔肉剃下,骨架及小块肉放入陶罐,大块儿肉穿起烧烤,杨婵将两人背篓中的山菇、野菜、一些根茎清洗入锅,又取出黑色盐块敲碎抹在肉上,放入陶锅。

一阵忙而不乱的午餐行动终于结束了,二人取来陶碗大快朵颐,吃饱喝足后继续刻字,半晌时分二人先后完工,互相欣赏对方作品,咧着嘴嘿嘿直笑,混不在意握笔的右手已经磨出水泡!努力而有收获是幸福的,满足的,令人心醉的!

第二天,杨天佑又要出诊,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

“我这次可能好几天都回不了,最近有很多人都需要诊治。”杨天佑对给自己收拾干粮的瑶姬说道。

“最近这是怎么了?外面闹瘟疫吗?”瑶姬有些疑惑。

“这倒不是,最近来了很多外地人,他们是长途跋涉,受的外伤!”

“哦,那你注意身体,别太累着了!”

“爹!娘!”杨戬和杨婵抱着自己的宝贝闯进门来,将手中的竹简献宝似的呈给父母。

“这是”杨天佑接过打开一看,见上面抄写的《神农本草经》卷首语录,不由得惊奇,瑶姬看到自己手中的是儿歌《山屋》,也很意外。

“这是二哥发明的竹简,以后可以用它来写字学习!”杨婵迫不及待的回答。

“爹,这是几册空白竹简,您以后就可以将医术心得写在这上面了!”杨戬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父亲。

竹片粗细均匀,全部经过烤炙后,由细密的麻绳编排成册,整整齐齐的码好对正,在这上面书写内容方便轻巧许多,杨天佑和瑶姬对视一眼,不禁对孩子的创造力甚为惊叹!

“我的好孩子,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杨天佑拍了拍两个孩子的脑袋,让他们坐下:“来,跟我们说说具体过程。”

这会儿的杨戬却有些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