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章 永吉县(1 / 2)

加入书签

说起来大唐的马具还比较原始,有很大的改良余地。

之前的想法好像也不是不能实现。

但工艺上好像有点困难。

眼下大唐的科技树好像没攀得太高。

“来,李兄我给你介绍一下。”

旁边看了戏的杜构出面打圆场,将李平的思绪拉了回来。

“这两位是尉迟将军的公子,宝林宝庆,这位是罗通,你需要的那些药材我仓促间也找不全,是他们帮忙才凑齐的,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是胜似手足的兄弟。”

“这位就是我和你们说过的李公子。”

“早听杜哥说起过李公子,各种手段神乎其神,今日见面果然是非比寻常。”

“两位谬赞了,都是杜兄抬举,李某不过是懂一些奇技淫巧罢了。”李平客气道,“此番两位少将军仗义相助,李某谢过二位。”

“李兄哪里的话,永吉县的老卒也有不少在我们父亲麾下征战,父亲听说此事深感愧疚,觉得没有照顾好他们,听杜兄说起此事特意嘱咐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

李平点了点头。

大概理解了为什么此时会有这么多将军家的公子出头。

这就是战场上建立的兄弟情义吧。

或许不管程咬金还是尉迟恭,又或者是说最初征战天下建立李唐江山的人都清楚那些退伍老卒的困难。

毕竟历史上的先例比比皆是,他们也都看得见。

可要说解决完全不可能。

他们可以帮助一部分,却不可能帮助所有人。

想要做到这件事情必须要由上而下从国策上着手,可如今的大唐真没有那个余力。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面他们才会如此热心。

“好了,大家不要继续客气,此番行事我先说好,一切行动都听李兄指挥,你们要是有意见现在就说。”

杜构似笑非笑地开口说道。

“治病救人我们一窍不通,自然是听李兄的。”秦怀道率先回答。

“老程只懂办事,指挥啥的别看我。”程咬金很光棍地开口,丝毫不觉得这样说有什么。

尉迟宝林,尉迟宝亮其声说道:“李兄是杜兄的兄弟自然也是我们兄弟,兄弟之间何谈什么指挥,老杜,晚上喝酒的时候你要自罚三杯。”

杜构闻言哈哈一笑道:“不错不错,是我说错话了。”

“时辰不早了,咱们走吧。”

伴随着扬鞭声响起。

一行人纵马疾驰。

感受着劲风拂面。

李平忽然也升起一股雄心壮志。

如今已经混到了勋贵圈子里面。

似乎建功立业也不是不能期待。

也许未来的大唐会比他记忆中的更加辉煌也说不定。

……

如今长安周边的雨势虽然不如前些日子那么巨大,可到底还是在雨季当中,沿路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官道上更是泥泞得让人头疼。

原本兴致勃勃的程处默等人也渐渐没有了之前的欢声笑语,神色变得凝重而肃穆。

一路上李平不断地观察几个人,心中大概有数。

永吉县那边的退伍老卒其实和长安几家武勋都有些关系,都是当年裁军的时候从他们的退伍中撤下来的。

后来在渭水之盟前,朝廷征兵,他们又二话不说地拿起武器投军,结果许多人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而剩下的人也绝大多数去盯着突厥撤走,最后都留在了边关。

如今听说永吉县的百姓遭了难,更是差点被京兆府尹冤枉,几家自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十分热心。

至于为何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帮衬,原因也很简单。

封建王朝的阶级分化过于明显,普通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能到贵族。

按理说程家有庄子在永吉县,也有人通报那边的消息,不至于此,可事实就是谁都没有当回事。

究其原因就是大唐百姓的忍耐度很高。

有地种,饿不死就可以了。

至于染病什么的那纯粹就是天意。

或许在那些百姓心中,卢国公对他们已经很好了,甚至他们还会将为数不多的猎物送去表示感谢。

说到底,这是时代的悲剧。

眼见程处默等人脸上的神色凝重,偶尔开口也是担心永吉县周边等地的情况。

李平心中安定不少。

虽说他们是长安城出了名的显赫公子,也有纨绔之名,可到底心中还是有杆秤的,不是何不食肉糜的废物。

原本多半日就可以赶到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一整天。

到达永吉县的时候天已经有些黑了。

永吉县的百姓很分散,都是顺着山势绵延不绝的村落,说是县,可实际上就是大大小小的村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