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二章殿试(1 / 2)

加入书签

很快皇帝的近身侍者将内阁大臣拟定的考题宣读。

1众学子们纷纷作答。

整个大殿落针可闻,只有考生们清浅的呼吸声和偶尔落笔的刷刷声。

殿试与先前几轮考试内容不1样,今天只考策论1项。

严格要求考生们统1采用同1种字体书写,避免考官通过笔迹认出考生身份,从而徇私舞弊。

毕竟在大榜公布之处,不少势力便已经与考生们接触过。

便是苏家3兄弟闭门不出,达官贵人的请帖也收了不少。

这殿试不仅是陛下选用人才,也是各方势力培养下属的摇篮。

毕竟北渊国君年龄在那里摆着呢!

即便已经立了太子,但是对那个高位,其他的皇家子孙也没有停止肖想。

可以说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上,实则暗潮汹涌。

正认真答题的苏乾,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他没有想到殿试的题目这么难。

刚刚听到题目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心头1凛。

以为自己听错了呢!差点失态,好在他掐着自己的掌心,让自己保持清醒。

苏睿和林放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其他的学子也是战战兢兢,冷汗都出来了。

他们喜滋滋的来,能不能笑着走出去都是个未知数。

之前的喜悦当然无存,1个个变得拘谨起来。

原本以为殿试只考些治国之道。

谁成想,难度升级了!

北渊国君竟然要他们评析当今朝廷局势。

这是能随便说的?

阿谀谄媚,蒙混过关肯定是不行。

可是实话实说,他们就是属猫的,有9条命都不够用。

只能在其中找到平衡,抓住刁钻的点,进行答题,才能无错自保。

没错,就是自保,如今在场的学子们,写出的文章不求标新立异,只求中庸无错。

本就是生活在北方,紧邻边境城镇,苏乾自然要写自己熟悉的民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生国之根本。

也算是间接隐晦的剖析了朝廷的局势。

苏乾下笔如有神,心中忍不住惦记苏睿和林放两人,年轻气盛,有些不该有的想法。

然而早就被唐悦耳提面命过的两人,怎么会犯那样的错误。

也是避重就轻,总体歌颂赞美如今的太平盛世。

在大伙儿都焦头烂额之际,苏乾3人下笔如有神助,吸引了不少大臣的目光。

有些探究,不过这会儿时机不对,只能按捺下心中的好奇,等放榜后打探12。

如果真有才学,榜下捉婿也要果断,免得被其他人抢了先。

当然,能通过复试的学子,都是个中楚翘,人中龙凤。

迟疑也不过是太过紧张,不敢在这1考定终身的殿试随意落笔。

苏家3兄弟自然没心理负担。

大不了就回去给自家媳妇(嫂嫂)打工去。

锦绣坊那样的小铺子随随便便,就能日进百金。

他们何愁吃穿?当官不过时满足心中的愿望而已。

即便不成,也可以另辟蹊径,不用1条道走到黑。

3人轻松的心态,已经战胜了半数以上的学子。

答起题来,思想发散,金句更是层出不穷。

3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丝毫没注意到,北渊国君曾从他们身边走过。

那些心理素质差的,当时脑子都懵了,不要说答题了,便是笔都差点儿没握住。

北渊国君将1起看在眼中,虽然没说什么,却已经在心里将这些人pass掉了。

位高权重是不可能了,往后只能当个县令知州,在基层服务了。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看着那些人的表现,不由得摇头。

整个大殿内气压更低了,心理素质差的,直接慌了。

都不晓得怎么坚持到考试结束的。

只知道,1道尖细的男声,将他们拽回神。

浑浑噩噩的交了试卷,看着小太监将收上来的考卷,整理、封装,送出了民和殿。

这些考卷第2日会由皇帝指派的专门人员,负责阅卷。

考生离场,尽量放轻脚步,路上谁都没说话。

这些即将踏入朝堂的预备役们,深知官场的不易,喜与悲,惊与恐,都要藏进心里,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直到跨出了皇宫的大门,众人才感受到清风的微凉,太阳的温暖。

1道宫门两个天地,那些脑袋削尖了想要挤进去的人,心中是否有悔意?

苏乾3人汇合后,3人对视1眼,默契的没有与其他人寒暄,大步向约定的角落而去,寻找自家的马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