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修旧如旧还是全部翻新(1 / 2)

加入书签

从第十甫路的西口,过了宝华路,就变成恩宁路。这里的房屋保存得要稍微好一些,最起码外墙的颜色看着比较整齐,斑驳少。

一路向西,但并不是完全西,还要往北偏,会路过李小龙祖居。八十年代末期香港无线拍过一个《李小龙》,吴大维主演。不过tvb的片场都是 一个地方,看不出来差别,张耳也分不出来这祖屋有没有李小龙居住过。而且这屋子也算不上名人故居的级别,路过就行了。

过了一条水渠,恩宁路彻底转向了北向,然后被多宝路切成了龙津西路。张耳不准备去龙津西路,就在路口沿着多宝路向东走,打算转回宝华路。

走到一个公交站,写着“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个站牌立在一个小路口,指向性还是很明确的。

张耳走进去,看到一个“多宝古坊”的门牌。打听了一下,这里是宝庆大押的旧址,坐南朝北,为前铺后仓砖混结构当铺建筑,平面略呈方形。该建筑外墙四周开设多个小窗眼,内大外小,装有铁枝,用于防盗。内设木楼梯通向各层。共有五层,建筑内首层带一坚固小室,四面墙壁均以厚40厘米的铁板作内板,外铺混凝土建造,该室为当铺藏放贵重物品的地方。楼高二十米,是清末广州的城市制高点之一,也是当时的地标式建筑。

张耳想起后世很多旧城改造的事例,修旧如旧还是彻底推倒重建,一直是争论的重点。

《梦想改造家》第四季羊城本地设计师谢英凯为越秀区惠吉东八号改造的老房子就属于重建,钢结构重新搭建。对居住的人来说,方便居住才是最主要的,只要人还在 ,东西还在,家就还在,房子改就改吧。但对于没有住人,只有纪念意义的房子来说,修旧如旧才是唯一的选择。

这个宝庆大押,以后可能要多次面对拆除的命运,哪次逃不过了,就彻底凉了。

再往里走才是粤剧艺术博物馆,这里就不完全是旧建筑了,有部分新建筑。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有水池,亭台楼阁,还有水池边的戏台和对面的观众台。

找了几个比较有特点的角度照了几张戏台,张耳走出了博物馆。这里还有小巷,也可以到达宝华路,然后从宝华路到达第十甫路。

这一个圈绕下来,也到了中午了,找个地方吃午饭吧。有个叫陈添记爽鱼皮的,这么多人,应该是比较不错。

这里只有三样食物,艇仔粥,肠粉 ,爽鱼皮,张耳各点了一份。粥昨天吃过,今天试试著名的肠粉和爽鱼皮。

肠粉是豉油猪肉做馅,吃起来鲜香应嘴。爽鱼皮只用鲮鱼和鲩鱼,鱼背细细的一块,煮熟过冷后凉拌吃,撒上花生,芝麻,芫茜,加入自家酿的酱油,只有老羊城才有这味道。

张耳很快吃完,发现味道不错,但是连半饱都不到。接着转悠,发现一家“宝华面店”的人也挺多。进去看了看,大家都在点鲜虾云吞面,看来这就是这家店的招牌。张耳也点了一碗,这不是虾仁馄饨吗。。。。。。好吧,口感和晋省的虾仁馄饨确实差别挺大,那边的重心在面,这边的重心是虾。他们用的不是速冻虾仁,是真的剥壳虾。如果是玄幻世界,两种虾死了很久和刚死的差别肉眼可见。怪不得人多,大家总归会用脚投票的。

出来看见有家叫“南信”的也人挺多,招牌上写着双皮奶。张耳看了看,类似老酸奶的饮品。张耳没勇气尝试,等过几天肠胃习惯了这边的水土再吃这些甜品冷饮之类的吧。

不行了,又瞌睡了。。。。。。打车回酒店。要不要换个离这边近的?算了吧,这边快转完了,接下来该去酒店东面的区域了,地图上写着华南师范和暨南大学。

睡了午觉后张耳张开眼睛 又三点了。年轻身体好的代价就是睡觉多,一消化就很瞌睡,今年更容易瞌睡,可能是打工几年缺了午觉,也可能是身体进入成熟期了,需要保养休眠。

睡醒了继续下楼溜达,周围新城区没啥景点啊,都是住宅楼和办公楼。还是去宝华路那边吧。

打车来到宝华路,沿着路往北走,又走到一个错口路口,通过这里后路牌变成了华贵路。看来走超了,往回返。走到了最近的红绿灯,发现这是一个丁字路口,那个路口,通向东方,叫长寿路。

张耳想起来这个长寿路好像很有名,在很多介绍羊城的帖子里都提到过。然后张耳进了这条街道后有点明白为啥有名了。两边全是卖珠宝玉器的,真假不知道,反正门脸是密密麻麻的。

这有名是有名,可是没啥特点可拍啊,张耳拎着相机走了半天,已经从宝华路口走到康王南路交叉口了,也没见到啥特点。走到一个叫德星路的交叉口,路牌变成了长寿东路,总算开始出现吃的店了。

不对,刚才有看到一个店,叫“生记美食店”,门牌是长寿西路40号。张耳回过头去走到这家店门口,看到四个桌子的苍蝇馆子 ,玻璃上写着粥、粉、面,不知道口味怎么样。不过这地方怎么时时刻刻有人在吃东西,都不吃正顿饭的吗?张耳进去要了一份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