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新城区的老居民吃这些(1 / 2)

加入书签

这么折腾了一顿,又到了中午了。

中午吃点啥?转了一圈也没见周围有小吃街,还得找出租司机问路。

出租司机把他领到了一个门口排了四五十人长队的饭店门口。张耳看了看,标记饭店。这排队太可怕了啊,张耳让司机换个地方,同时在地图上标了个问号。司机又走了一段,这次没多远,只是拐来拐去不是在这住个把月根本记不住方向。这个店人少了点,还能进。张耳看了看,这个叫吉利食店。

进了店里,让服务员推荐几个招牌菜,服务员推荐一品煲、蒜香排骨、干炒牛河。人不少,上菜得等。

先上的是一品煲,可能也是热门菜所以一直在蒸锅里备着,有人要就拿出去让他安心等其他菜。不过张耳马上发现自己错了,这个是干菜不是汤,得现做。香菇木耳又嫩又筋,鸡块鲜滑,还有些没吃出来的材料也都不抢鸡块的主味。

第二个上的是干炒牛河,张耳有点分不清干炒和普通炒有啥不一样,是要把粉条焙得更干一些吗?这个菜也不算干煸那种,毕竟牛肉看起来还是挺软嫩的。吃了一口,牛肉鲜嫩不柴,粉条脆而不硬,一盘菜浑然一体 ,口感很棒。

最后上的是蒜香排骨,小排在蒜味的衬托下非常鲜嫩,而且骨头不粘肉,很容易就脱出来了,还能带一些骨头里的 汁液,整道菜吃进嘴里能感觉到所有的味道都在让排骨的肉味更加明显,层次分明。

这几个菜吃完,依然是半饱。张耳现在也学会了,在一个店里少吃点,然后转场去另一个店。

张耳又回到了刚才那个被堵门的店,现在人少多了,排队的只剩几个。张耳去领了个号,然后开始等。好不容易轮到自己,让服务员推荐一下,然后点了白灼鱿鱼,炸猪肉,铁板肥肠。蒜香排骨刚吃完,就不要了。

不出所料白灼鱿鱼最先上来,选一掌大小的鱿鱼,上面切段下面切圈,然后应该是煮熟,然后油锅爆一下 ,也可能没过油直接端上来,主要是蘸料,有生抽耗油还有点醋,配合鱿鱼的胶质口感,吃起来非常美味。

炸猪肉比较普通,闻起来和炸鸡柳差不多,吃起来是大块嫩肉,非常过瘾。

铁板肥肠就比较费时了,不过也不算太慢,上来是切环的肥肠,然后没有刮油,用大火把油烤干,用酱保护肠主体,吃起来的话酱料比较爽口,肠的存在感一般,也可能是张耳不嗜好肥肠的关系。

两顿下来,吃饱了。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了,回酒店吧。

回去给陈怡蓉把照片发过去,不过这年代的网络实在是蛋疼,羊城也不快。张耳把邮箱发送挂上,然后睡觉去了。醒来三点半,还在传输。这真是服气了。

张耳决定溜达着往东走,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来到了羊城体育学院。这个学校比上午路过的华南师范从外观上就差了不少,看名字可能要比华南师范低半级。

北面是羊城东站和羊城东客站,看来这里确实是要高速发展了,就差高速公路和高铁了。看了看地铁一号线延伸工程的工地,也就两年多就能投入使用。

这时候陈怡蓉发了消息过来:张先森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把照片发过来啦。我宿舍的舍友们看了你拍的都想让你给她们拍呢。

张耳:要我出手可是很贵的。

陈怡蓉:啊?我们不是朋友吗?一般贵还不行,还要很贵?

张耳:亲兄弟明算账,不是朋友得加钱。

陈怡蓉:╭(╯╰)╮

张耳很没安全感,所以对过于主动又没有边界感的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他不打算改。

进车站看了看,候车大厅好像还在春运期间,人像沙丁鱼。怎么从羊城走的人还这么多?他们要去哪?鹏城吗?

车站众生相一直是摄影中热度持久的主题,张耳也在 这拍了几张,打算发给旅游杂志,发不发表不重要,主打一个重在参与。

冬天六点天就黑了,车站依然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张耳走到了对面的林和东路,看到一个“常来大排档”的招牌比较醒目,去试试看吧。还在二层,怪不得招牌这么大。

进去看见人不少,这下放心了,起码不会是来试毒。

点了煲仔饭、荔枝木烧鹅、炭火叉烧,烤生蚝,蒜蓉扇贝。这只鹅烧得非常赞,皮脆肉嫩,木香和肉香交织扑鼻而来,能引起极大的食欲。其他菜因为都在别的店吃过,这次主要想吃出差别,但可惜张耳吃得门店太少,品不出差别。

今天吃得比较愉快,回去肯定能睡个好觉。

正月十二,二月二十号。

张耳突然产生了厌烦,不想再这么睁眼想吃啥的生活了。如果能在这常住,最起码住一个月,然后买个自行车每天转悠,可能还能发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这每天就是为了吃而到处走,实在很容易腻歪。

张耳这几年也习惯了说走就走,起床马上就想去退房。突然qq响了。谁这么早发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