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 山城记事(1 / 2)

加入书签

这个万州烤鱼也算山城的一张名片,和小面一样闻名全国。但是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正宗不正宗吃了才知道。除非是西湖醋鱼那种神物,不然多数还是正宗的比较评价好。

这条烤鱼是用的草鱼,开膛平卧,背两边开了口,听说腌就要腌制一小时,然后烤制,最后才是炖烧。张耳把鱼拨到盘边,看了看下面铺的菜,有芹菜段,蒜苗段,黄豆芽,鱼身上还有明显是最后放的香菜、葱花和芝麻,各种香味并不刺鼻但非常分明。鱼的皮被彻底烤硬了,直接翻过来也不变形,张耳把这个硬壳撬开,下面的鱼肉还比较软,而且火候到了,分层明显,夹一块,也算是粒粒分明吧。味道有川渝的特点,麻辣至上。那花椒好像不要钱一样往上放,气味十分冲鼻子,不过效果明显,一下就把人的食欲勾起来了。

张耳感觉这地方的饭菜只要吃一口,就停不下来了,要么吃饱要么吃完。这条鱼毕竟不大,张耳很快就吃完了,感觉刚垫底,刚有感觉就没了,这哪受得了。还好这是美食街,最不缺的就是吃的,张耳继续往前走,要了十个大鱿鱼,一边走一边吃,吃完了又要了一份炒凉糕,最后要了碗汤圆,清淡点。

吃完张耳准备回去睡觉,但看大街上的人群,张耳总觉得他们才是来自未来,自己是个老头一样。不过不管别人,管好自己就行,想睡就回去睡。

第二天六点天大亮,张耳起来在酒店吃了自助早餐,赶紧趁凉快出去溜达。

白天看洪崖洞,和晚上的那么多灯的晃眼大不一样,总觉得现在才是真实的。张耳走过去拍了几个吊脚楼外观,这地方的古人对地形的利用就很彻底很科学,依山而建,典型的后楼十几层,前楼地下室。后来2002年开始招标,2003年为规划千厮门大桥而更改设计方案,2006年九月彻底完成开业。初预算九千万,多次追加,最终总投资三亿八五。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白天最醒目的应该是洪崖汉阙,就是那个“城阙辅三秦”的阙,是一种古代类似门楼的标志物建筑,这个地方是仿制品,原物在三峡博物馆。

在山城这种地形结构下,一个平台一层,各种建筑层层叠叠,远看是一个大型建筑,但进去就看到各种建筑都是独立的,小街巷里抬头能看到天。

走了一截,看到一个异域风情为主的街道,离江边很近,不知道有没有表白失败当场跳江的。

再走几步,山崖上有“洪崖滴翠”四个大字,这地方好像以前是雨林,现在依然有很多树木,积蓄的水从山崖形成瀑布流下,阳光照过水流照在植被上,把水也映衬得全是绿色,故叫 洪崖滴翠。

转完了洪崖洞,张耳走回酒店,继续从前台小姐姐那里白嫖导游知识。小姐姐告诉他,刚才看的那个汉阙真迹就在西边不远的三峡博物馆,不用过江。那边是山城的旧市中心,现在市政府还在那里,还有很多学校。再往西是磁器口古镇,也是重要景点。

张耳开上车往博物馆出发。这道路,咋和嘉陵江的河道一样格溜拐弯的。还好张耳现在眼睛好,路牌啥的远远就能看到,能提前做准备,不至于走过了还得绕回去。

绕着人民路来到了山城中国三峡博物馆,这里有五个展馆,分成十三个常规展览主题,每年还有二三十个临时展览主题。五月份刚升级成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展览的多是附近出土的各种文物,以及有历史意义的近现代物品,还有附近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品。西南盆地果然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各种年代的文物证据都有。

看了一圈,张耳觉得灵魂被时之沙打磨了一遍,变得通透了很多。出来以后 准备往西边磁器口走,突然在路边看到山城慈善总会的牌子。

张耳停到了路边,有点犹豫。张耳其实很早就想给重建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他信不过红十字总会和各路官僚。在他看来,官僚和公务人员是两个概念。如何让自己的好心不被辜负,只有捐献实物到现场了。但对他这一拍脑门就来旅游的路人,这也不现实。还是捐款吧。

张耳昨天来了以后到处找了找山城当地的慈善机构,发现有不少在办公地点门口放着募捐箱,接受捐赠的实物。如果捐款就要进去做记录。

张耳来到刚才看到的山城慈善总会,捐了一百个,负责人大吃一惊,少有路人来捐这么多的。负责人让他留个合影,因为转账已经把名字泄露了,也就无所谓匿名。

张耳很严肃地强调:一定要把这钱花到灾区去。负责人一听这是懂的人啊,但他也没办法,叹了口气,记下了。张耳也叹了口气,一样米养百样人,真是没办法。

张耳出了门,心里踏实了一些。能帮的就这么多了。

在山城,一栋楼也许一边是一层,另一边就到了七层。张耳很不明白那些一到六层的住户是咋采光的,一边是窗户,另一边只有墙。而且还有轻轨从楼宇之间穿过,实在不知道啥叫隐私。对开车的人来说更是折磨,上坡下坡上坡又下坡,得亏lc100是全时四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