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3章 “钞”能力(三)(1 / 2)

加入书签

“多谢军爷!军爷真是帮了大忙了!”

“胡军爷是吧?敢问您家在哪里?”

“等商队安顿下来,吾等定会前去拜会!”

知道了“钞”能力的神奇,魏四郎自然不会吝啬钱财。

这不仅是为了龙门商贸能够更快更好地在京城打开局面,也是为了将来——

这位姓胡的守卫,应该是军中的老人儿。

以后,应该也会继续负责城门守卫。

还有他的袍泽们,服役地,也都在京中的各个军营,退役的,估计也进入到了各个衙门。

这种人,就是京城地头蛇一般的存在。

或许看着不起眼,只是看大门的大头兵。

但,到了关键时候,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关键性的作用。

提前结交,总没有错。

左右出发前,公主给了他不少“活动经费”呢。

钱,该花就要花,决不能省。

“……哈哈,没什么,我就住在平康坊……”

胡守卫见魏四郎如此真诚,不像是作假。

关键是,这人识趣还守规矩啊。

胡守卫最喜欢这样的人。

如此他既能拿到好处,还不会被牵连进麻烦里。

就是想到这些,胡守卫才主动开口帮忙。

只是放他们进个城,就能得到四片金叶子。

以后要是帮助他们在东西二市扩展生意呢?

是不是还能得到更多?

吸溜!

胡守卫忍不住吸了吸口水。

真不能怪他贪财,实在是这世道,底层小兵、市井小民,日子都不好过啊。

有机会捞油水,胡守卫绝不会放过。

姓胡的守卫,详细地将自己的地址说了。

魏四郎赶忙记下。

他还顺便问了问胡守卫的当值、休沐时间。

嗯,上门做客嘛,自然是挑主人在的时候。

魏四郎才不会承认,他这是在有意识地提前打探京城守卫的换防情况。

还有狗子,他不是要探查什么情报,他一个半大孩子,从小在京郊长大,进城的机会屈指可数。

如今,终于来到繁华的京城,他纯粹就是好奇的土包子,这才东看看、西摸摸,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

商队进了城,长长的车队,瞬间引起了路人的关注。

“额的神啊,这是哪家的商队,竟这般气派?”

“一、二……十、十一……四十九!好家伙,居然有四十九辆马车。”

“看看那车辙印儿,这马车里的货物,一定是装得满满的,重量也不轻。”

“外地来的商队?这年月,外头到处都在打仗,商队还敢进京?”

“哎!去问问吧,他们是哪家商队?都是卖什么的呀?”

众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还别说,真有胆大的人,凑到商队近旁,好奇地询问。

“我们是从利州来的。带了利州特产的上等井盐,还有肥皂、牙刷等稀罕物儿。”

“没听过?哈哈!没听过就对了,这是我们利州独一份,普天之下没有第二家。”

“肥皂是什么?肥皂啊,跟澡豆差不多,都是用来沐浴的,不过比澡豆好用,还方便!”

“牙刷……哎呀,诸位,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来东西二市,我们都有店铺。”

商队的人,不只是龙门寨的,也有几大豪族的。

他们见到路人这么积极,也都非常热情的回答。

但,问题太多了,且同样的话重复了太多遍,众管事都有些口干舌燥,声音也开始变得嘶哑。

他们不敢再折腾,赶忙摆手,并将自家在东西二市的店铺的具体位置说了出来。

路人们:……居然东西二市都有店铺?

好大的手笔!

好豪横的东家!

还有,肥皂到底是啥?

那个牙刷又是何物?

路人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纷纷跟上了商队。

商队最先前往的就是西市。

姓胡的守卫,既然介绍了“熟人”,魏四郎就准备趁热打铁。

浩浩荡荡的商队直奔西市,引得更多的路人尾随。

“赵署令,外面来了一个极大的商队,负责护送的护卫,还说他是军中袍泽,知道您也是,特来拜会!”

西市市署,一个小吏颠颠儿地跑了进来。

刚进门,就开始急吼吼的回禀。

“军中袍泽?他指明要找我?”

“是的!”

“……是谁?居然还知道我曾经从过军?”

“……小的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