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2章 叫停调查!(1 / 2)

加入书签

“这就是你们沉默的原因?”

杨东皱起眉头,看向马伯光。

马伯光脸色凝重的点头:“是的,杨主任,我这是为你着想,也是为我们每个人负责,更是为市纪委负责。”

“如果关书记知道这种秘闻,你觉得关书记能不能下定决心调查?”

“这样的一位革命先烈孙子,谁敢调查?谁敢揭开这块布?”

“我想,如果没有省委发话,甚至更上层领导的示意,可能大家真的不敢吧。”

“庆和县这样的政治生态,咱们市纪委早就清楚,甚至有关张大贵的贪污受贿证据,足足整理了三个档案袋,超过一百多张。”

“之所以没有动手,还是因为这个。”

马伯光在市纪委曾经做过档案科的副科长,所以对其很清楚。

杨东闻言不禁点了点头,明白了马伯光的意思,也知道了这件事的难点所在。

于是他抬头看向开阳县纪委的两名干部,问道:“你们俩也是因为这个沉默不语?”

这两名干部对视一眼,眼中都很惊讶。

他们倒是不知道这位庆和县书记的身世如此的不简单,他们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们扛不下这样大的压力。

“不是,我们不知道张大贵的身份。”

“我们只是害怕得罪人。”

“抛除张大贵的这个特殊身份,其他的几个庆和县常委,都有背景,根本不是我们这两个开阳县干部能承担的。”

“我们有顾虑,毕竟我们只是开阳县纪委的小干部,和那些省纪委机关干部不一样,他们可以无视这些庆和县领导,我们不行。”

“尤其是庆和县的县长喜闻达,两年前还是我们开阳县的常务副县长…”

“庆和县的常委副县长陈万军,以前也是我们开阳县的副县长。”

“庆和县和开阳县的联系太紧密了,领导们都互相认识,我们…真的有顾虑。”

这两名干部无奈且苦笑的开口,说出他们心中的担忧。

只怕,听了马伯光揭露张大贵的身份之后,他们更担忧了。

杨东想要靠言语说服这五个干部,有些困难。

因为有些事情,不是说几句热烈的话,鼓舞人心的话,就可以抹平心里的恐惧。

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他们趋利避害也没任何问题。

因为命就一条,工作就这一份,谁愿意为了所谓的正义,把后半辈子的安稳搞没了?

去为了正义,得罪大人物?

这真的不是小人物们的生存之道。

尤其是体制内的基层干部,更懂得这些道理,也会因为这些麻烦做一些趋利避害的决定。

杨东叹了口气,明白了他们的心意,知道了他们的态度,于是也就不再劝了。

劝下去,没意义。

甚至自己还要把这个特殊情况告诉潘大江和江文元。

估计他们知道这个真相,应该也会踌躇不前?甚至后悔部署行动了吧?

不过如果这个特殊情况属实,只怕等潘大江上报省纪委第三巡视组,省纪委上报省委后,应该会被叫停。

至于省委最终是什么意见,那就不得而知。

“你们五个先不要出去了,在这个案子有明确结果之前,就好好的在这里学习吧。”

杨东站起身来,朝着五名干部开口示意。

这是为了保护他们,也是为了行动考量。

他们加入不了这个行动,但是也无法脱离了。

那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留在这里,等风波过去离开。

“是,杨主任。”

马伯光脸上露出感激之色,并没有因为杨东的这样变相软禁,就有所不满,反而很是感激。

这样一来,他们五个就彻底安全,不管外面发生多大的风浪,都跟他们没关系。

无非是‘失联’一段时间罢了。

反正对家里人说的就是执行任务,非必要不能联系。

也不会有人怀疑什么。

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们依旧可以返回原来岗位工作,没有缺失什么。

杨东走出办公室,看到潘大江和江文元正站在走廊楼梯口抽烟,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聊着什么。

杨东奔着他俩走过去。

“聊完了?”

潘大江听到脚步声,看到杨东走出来,便笑着问了一句。

江文元也期待的望着杨东,如果这五名市纪委和开阳县干部加入行动,那么这次行动才算是万无一失,而且人手也足够了。

可如果这五名干部无法参加的话,人手就会很紧张。

本地庆和县纪委干部,他不信任。

但是从市纪委调动,估计结果还是一样,都会害怕紧张,顾虑太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