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4章 杏花村的房子(1 / 2)

加入书签

张里正知道是自己这边理亏,所以对安小暖等人的脾气,也是无可奈何。

见安小暖都不用人带路,自己就领着一群人往前走,他只能瞪一眼张嘎子。

小声骂道:“你说说你,你惹她干什么?”

言毕,还抬起手,作势要揍张嘎子。

张嘎子吓得赶紧抱住头,往一边躲。

而张里正,则极其嫌弃地甩着手,追上了安小暖等人。

杏花村之所以叫杏花村,大概就是因为村子里种植了很多杏树吧?

从村口一路往里走,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种植了一到两棵的杏树。

虽然现在不是杏花开也不是结杏子的季节,但放眼望去一大片杏树,还是挺美的。

而且这一路走来,大家伙儿也不难发现,这杏花村的村民们日子过得真不错。

至少家家户户都有院子,院子还挺大。

有几户人家可能忙着扛家伙去村口‘欢迎’新邻居了,所以没来得及关院门。

透过打开的院门,大家伙儿能清楚看到里面有鸡圈、鸭圈、猪圈和小菜地。

就这样,还空出了一大片区域晒柴禾。

哦对了,这几家的院子中央甚至打了水井,都不用去河边挑水。

看着这样的房子院子,大家伙儿眼馋得不行。

就连二宝都忍不住道:“他们这个村子怎么有这么多水井?打水得多方便啊!

不像咱们上饶村,一个村就一口水井,打个水还要排队。”

安小暖听言,笑着跟二宝解释:“这里虽然不算

真正的南方,但雨水充沛,环境潮湿,根本不缺地下水。

所以啊,这打水井的条件很容易满足,水井自然就多。

更何况杏花村看起来一点都不穷,花钱在家打一口井而已,他们还是舍得的。”

说完,安小暖也有点心动,又道:“等咱们安顿下来了,也在家里打一口水井。

这样咱们用水就方便多了,也省得挑来挑去的,那么辛苦。”

“好耶!”

二宝对此很是赞成,立马举双手同意:“阿娘,等安顿下来以后,我们也种两棵杏树吧?

杏花开的时候可以赏花,结了杏子又能解馋。

万一杏子多,还可以摘了拿去卖钱咧!”

说完,又嘿嘿笑道:“到时候我们也把院子建大一点,直接把杏树栽种到院子里。

天气热了,就在杏树下铺凉席乘凉,想想都美哟!”

“你是想得挺美的。”

听到自家孙子的话,刘氏直接赏了他一个爆栗,笑着骂道:“谁家杏树会种在院子里?

老话说,院中不栽杏,杏旺人不旺。

你看看这村子里,谁家的杏树不是栽种在家门口的?

就你是个大傻子,要把杏树栽到院子里。”

“怎么还有这种说法啊?”

二宝挠挠头,他阿奶的爆栗不太好吃,疼死他了。

不过他是真不明白。

就种一两棵杏子树而已,需要那么讲究吗?

跟二宝一样疑惑的,还有安小暖。

她听完刘氏的话后,便开口问道:“娘,既然这杏树不能栽种在院子

里,为什么又能种门口呢?

门口离院子这么近,种门口也不好吧?”

“哎~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刘氏看了安小暖一眼,笑道:“院里和院外,差别大了去咯。

种在院里是杏旺人不旺,可种在院外,尤其是门前,那寓意就不一样了。

门前栽杏树,寓意家族兴旺,幸运幸福。

要不你看这杏花村,怎么家家户户的门口都种了杏树?”

众人一边闲聊一边往前走,没一会儿就看到了一座大门紧闭的小院。

小院的篱笆不高,大家伙儿一眼就能看到空荡荡的院子。

是的。

这个小院一看就没人居住,里头没有半点生气,甚至院子角落还长满了野草。

“等一等,不要再往前走了。”

就在这时,张里正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大家伙儿听到动静,纷纷停下脚步。

张里正气喘吁吁朝这边跑来,手里还拿着一串钥匙。

钥匙是他刚刚路过自己家时,特地跑回去拿的。

也正是因为要拿钥匙,他被落下了一段距离。

偏偏安小暖这群人也不等他,就这么自顾自往前走,害他追得上气不接下气。

“进来看看吧。”

张里正将院门的锁打开,朝众人招呼道:“这是一座空房子。

除了一间堂屋和一间灶房,还有一间茅房外,能住人的房间一共有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